安徽经济网 :齐云山文旅融合绘就“诗与远方”新画卷
位于休宁县境内的齐云山,发展历史可追溯至1200年前。在古代,齐云山与黄山齐名,明朝嘉靖年间成为皇家道场,确立全国四大道教名山地位,被清代乾隆皇帝赞誉“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
齐云山境内除了多座传统建筑和遗迹,还存有古代碑刻及摩崖石刻299通(据史料记载,原有1400多通),与齐云山登封桥均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齐云山道乐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民间,齐云山更因徐霞客、朱熹、唐伯虎、汤显祖、戚继光等名人墨客到访和留下的众多名篇佳句而闻名于世。
丰富的历史文化因子为齐云山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人无我有”的先天优势。而如何运用好这些资源,让“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走深走实,成为齐云山当今的重要课题。
深耕文化本底,让文旅资源“厚”起来
齐云山历史文化除了丰富的外在表现形式,还蕴含了当地历史发展、精神状态、价值观念等深层内涵,对于旅游开发,可谓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深厚宝库。但需要以练好“内功”为前提,做好文化研究和整理,才能让优秀传统文化的旅游价值充分体现。
齐云山在做好现有文化成品梳理总结基础上,以道家祈福、摩崖碑刻、传统建筑、历史沿革、古代科举、古代名人等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组织各门类专家学者和当地旅游从业人员深耕齐云山文化本底,相继编印《新齐云山志》《齐云山石刻》《祈福齐云》等书籍。2021年,《文化齐云》一书正式出版,全面反映了齐云山自然、文化、民俗、物产、风情等特色资源,是一部具有充分概括性、深入分析性以及大众可读性的旅游文化书籍。
今年2月以来,休宁县以“专业、严谨、深入、细致”为原则,着力推进齐云山文化研究工作,拟定“建立研究资料库”“考古文献成果补充历史细节”“历史人物对齐云山文化塑造影响”“齐云山与徽州社会文化关系”等8个研究方向,计划用3年到5年时间,形成系统性研究和利用成果。
“无论是加强文化传承保护,还是推进文旅业态创新,都需要对自身文化‘知根知底’‘如数家珍’。此次齐云山文化研究的推进标志着我们迈出关键一步。”齐云山风景区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创新互动场景,让文旅业态“活”起来
历史文化受时代发展与传统呈现载体的影响和约束,在当今快节奏社会背景下,与大众之间形成一道认知壁垒。如何让文化资源摆脱这些束缚,以更加活泼生动的形象呈现在旅游消费者面前,齐云山给出了自己的探索。
今年4月,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推出“复古游齐云”升级版。通过将齐云山历史名人、故事传说、碑刻文化等资源与短剧演绎、角色扮演、国风旅拍等新潮玩法充分结合,打造“洪福齐云”“太极三丰”“神秀安平”“霞客行”等10多项互动表演和游戏场景。
“此次升级版,更加注重对齐云山自身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并通过更加年轻态、趣味化的形式进行展现。”齐云山投资集团董事长梅岭介绍道。
走进齐云山,仿佛置身一幅立体历史画卷。众多名人墨客粉墨登场。在正德古道听“徐霞客”讲述造访齐云山的历史故事;在一天门与齐云山“守护神”合影拍照;在梦真桥参与文武逗趣比拼,穿上威风凛凛的状元袍;在真仙洞府跟随“张三丰”学习太极拳法和养生操;在“天开神秀”下见证侠侣的爱恨情仇……
齐云山作为国家地质公园,丹霞地貌和恐龙活动遗址等资源具有重要的科普价值和研学价值。通过打造5D数字影院,将地质演变、生物演化等静态景观进行光影声效的动态化呈现,给游客带去一场穿越时空的探索之旅。
多样化呈现让静态的历史文化变得可听、可看、可感、可玩,真正让文化“活起来”,为旅游业态场景注入更多精神内涵和新鲜活力。
加强区域联动,让多元文旅“融”进来
走进齐云山下的齐云小镇,吴笑梅剪纸馆、徽州糕点作坊、“徽梦营造”铁画馆、宣纸制作体验中心……琳琅满目的体验馆成为展现徽州非遗文化、开展研学体验的示范区。
“近年来,齐云小镇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品牌推广等举措,吸引省内周边地区20余个非遗产品项目入驻。”齐云小镇负责人孟庆缘介绍道,借助这个非遗展示平台的集中效应,每年可吸引游客2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非遗”双向奔赴。
2024年7月,B站非遗区UP主“南翔不爱吃饭”(简称“南翔”)来到湖南省隆回县探访当地省级非遗“炭花舞”,了解到这项古老而生动的非遗技艺却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
“南翔”在抖音平台发布视频中说道:“因为涉及火,在景区表演需要提前报备,还需要大量安保,远在千里之外的安徽齐云山却愿意邀请我们过去。”同年8月,“南翔”将炭花舞带到千里之外的齐云山,开启独属于它的演出专场。 视频播出后,迅速刷爆各大媒体,“炭花舞”火爆出圈。如今,“炭花舞”已成为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常态化演出项目。
同年11月,第三届状元文化大会暨第六届发展大会在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隆重启幕。来自贵州、甘肃、山西、江西、浙江、安徽的十个长三角、大黄山以及部分友好市县(区),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旅推介演出,为现场观众献上了一场光影夺目、美轮美奂的文化视听盛宴。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实现跨界联动,真正实现地域文化“融进来”“走出去”。
此外,齐云山还引入河南打铁花、陕西皮影戏、四川变脸等多项其他省域非遗文化,进行常态化免费演出。“作为旅游经营者,秉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通过旅游这个平台,将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呈现给大家。”梅岭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