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休宁县打造儿童友好阅读空间 让书香与欢乐伴成长
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浪潮中,公共空间的“儿童视角”成为衡量城市温度的重要标尺。休宁县图书馆的蜕变故事,正是这座城市向孩子们发出的温柔邀约——当建筑学会“弯腰”,当服务开始“俯身”,儿童友好的理念便在这方天地里落地生根。
有多少双小手,曾在休宁县图书馆老馆那高耸的书架下,徒劳地向上伸着?指尖离那本彩色的童话书,永远差着那么几寸……回溯老馆建成之初,并未专门规划少儿阅览空间。后来虽开辟出少儿阅览室,但这处深藏于老干部局斑驳旧影里的空间,先天条件终究有限:几扇狭小的窗户,墙壁上老旧的壁扇发出持续的嗡鸣,书页在微弱气流中无力地翻动。空间局促、书籍数量有限,一些心仪的读物即使不再高不可攀,但夏季的闷热仍是挥之不去的困扰,加之日常也鲜有专门的亲子文化活动,孩子们的时光大多只能在安静阅读中度过。
这份源于空间先天不足与设施局限的“局促感”,以及夏日的闷热,让读者尤其是孩子们,对更舒适、更便利、更能满足他们需求及活动更丰富多彩的阅读空间有了更多的期待。
当图书馆终于搬迁至新址,暑假再踏入其中,明亮的玻璃门无声滑开,一股带着书香的清凉瞬间拥抱了每一位读者,也将记忆里老馆那黏腻滞重的暑气彻底扫清。这远非仅仅是搬迁,更像是一次空间的“俯身”——它弯下腰来,开始认真倾听那些曾被忽略的、细小的心声。
“俯身”,首先从书架开始。那些曾让孩子们望而兴叹、小手徒劳伸向的“知识高墙”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如同“俯身倾听的老友”般的卡通矮书架。顶层的书籍,如今只需孩子们踮起脚尖,或轻松一抬手,便能稳稳握在掌心。
“俯身”,藏在每一处舒适里。五颜六色的儿童座椅,稳稳托着不同年纪的小身体,防滑地面让孩子们跑得更安心,亲子阅读区安置着厚实的软垫,每一处细节,都在无声地说:这里,安全又舒服。
“俯身”,还在于让书里的世界“活”起来。在科创空间的VR阅读区,孩子们此起彼伏的惊呼与欢笑,彻底取代了老馆里书页的叹息。戴上VR眼镜,书中浩瀚的宇宙、深邃的海洋、远方的世界,瞬间出现在眼前,具象成可触、可感、可穿梭其中的奇遇。
“俯身”,在一杯水里,也在空气里。新馆的空调无声运转,书页再不会被汗水濡湿。一个酷热的下午,当小读者沉浸在故事中,志愿者微笑着递上一杯清凉的饮水——这份体贴,早已超越了凉爽,是直抵心底的关爱。
图书馆的蜕变,远不止于“俯身”的硬件,它已从单纯的“藏书楼”,变成了“以孩子为中心”的成长伙伴。当大人们真正弯下腰,孩子们的愿望从理想照进现实:“状元小课堂”里传承着古徽州的状元文化;“图书馆里的大课堂”打开知识的万花筒;“亲子手工”玩转指尖的魔法;“趣味科普秀”点亮对星空的向往;“状元小剧场”上演着童话的梦幻……图书馆变成了一个充满魔力的文化乐园。
2024年11月,《黄山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可复制经验清单(第一批)》的“儿童友好空间类”榜单上,赫然出现了休宁县图书馆的名字。这份来自官方的认可,为这场始于“俯身”的变革,写下了有力的注脚。
休宁县图书馆的“俯身”,矮了书架,活了书本,凉了空气,更用丰富的活动填满了孩子们的假期。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蓝图中,这样的空间改造犹如一颗种子——它破土而出时,改变的不只是物理环境,更是城市与儿童的相处之道。那个下午,在少儿阅览室里发现的动人一幕:一个刚够到矮书架顶层的小男孩,正小心翼翼地将刚取下的绘本,努力而温柔地塞进一个更小的孩子怀里。这或许就是儿童友好城市最美好的模样:当城市学会“弯腰”,孩子们便能够着知识,够着彼此,更够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