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 :休宁“送戏进万村”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
近日,休宁县2025年度“送戏进万村”民生实事任务圆满完成,累计开展戏曲演出153场次,直接服务民众超2万人次。
演出计划安排上,休宁县创新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形成权责清晰、协同高效的工作格局。县级层面主动“把总舵”,牵头与中标院团深入对接,结合当地农时季节、村民生产生活规律,协商确定全年演出的整体周期;乡镇层面精准“把分舵”,统筹辖区内各村的文化资源与场地条件,与村级干部密切配合,逐一敲定每个村的具体演出时点,确保演出安排既合理又贴心;村级层面细致“抓细节”,通过入户走访等方式,深入了解民众的戏曲偏好、文化需求,量身定制演出节目清单,让“送戏”真正送到民众心坎。
除了事前的严格把关外,演出现场把控更是“送戏进万村”任务的关键。演出点位如何确定?现场观众如何组织?安全保障如何落实?民众满意如何保证?经过一线工作人员的实践探索与创新突破,各乡镇纷纷拿出了“优秀答卷”。
在渭桥乡演出时,炎热的天气“愁坏”镇、村文化干部,下午演出烈日当空,晚上演两场来不及转场,送戏效率与观众体验之间矛盾凸显,面对这一“两难”局面,当地文化干部迅速转变思路、主动作为,将演出舞台搭进活动中心、搭在大桥底下等阴凉通风场所,这一创新举措不仅巧妙解决高温天气带来的演出难题,让观众能舒适看戏,还充分盘活了基层闲置的文化阵地资源,进一步提升文化设施的使用效率,实现了“一举两得”。

在观众组织方面,五城镇文化干部摸索出了一套“接地气、全覆盖”的有效方法,演出期间,除了公告栏、微信群广泛公示外,还充分利用农村大喇叭循环播报演出时间、地点,安排院团宣传车在各村巡回宣传,让信息“声入人心”。针对村里部分留守老人,文化干部骑着电动车走村串巷、挨家挨户地告知演出计划,用“面对面”的贴心服务、“唠家常”的亲切方式,让老人们都能准时到场过一把“戏瘾”。
此外,休宁县创新采取“现场走访+云上监管+查看档案”方式保障演出质量,联合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开展现场演出检查7家次,云端监管19场次,督促整改车辆乱停乱放隐患、演出标识错误问题5个,收集“送戏进万村”满意度回执单153份,好评率达100%;动态更新“送戏进万村”省级平台档案数据,严格落实省、市、县三级联审机制。
下一步,休宁县将继续以民众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文旅+”跨界融合发展,创新实施“送戏+”多元化演出模式,联合景点景区、社区、街区、学校等地,融入特色主题活动,将戏曲演出与文旅体验、文化传承、社区服务、美育教育等深度融合,增加“送戏”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