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经网:黄山市休宁县传承古老民俗 整治古道环境
今天一大早,我们村就来了30多人,在平鼻岭古道上清理杂草,修桥补路。我们村年年如此。”近日,黄山市休宁县汪村镇田里行政村岭脚村民组组长张裕亮正带领村民们整治古道环境。这一幕同样出现在该县溪口镇祖源村思贤岭古道、木梨硔大凹岭古道上,大家都在忙着清除杂草,疏通水沟,忙得不亦乐乎。
每年七月半中元节,是祭祖的日子。率水河畔的许多古村落,历来有七月半义务拨路的习俗,俗称拨路节。修桥补路,乐善好施,历来是徽州民间的传统美德。“我们岭脚村这一拨路节习俗,坚持了几百年,从未变过。一户一人,大家都会自动聚集到村庄道路上,清除杂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村庄呈现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张裕亮介绍道。
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有些村庄逐渐丢失了这一习俗,必须去积极引导。祖源村地处高山,为中国传统村落。村庄未通公路前,有思贤岭、大凹岭、祖源岭、八折岭4条,总长达十多里的青石板古道,有数百年历史,基本保护完好。时至今日仍是村民生产生活及游客徒步旅行的必经之路。去年该村特地对思贤岭古道进行修复,恢复了思贤亭、新娘房、岭头战斗遗址等古迹,还增设了饮泉处及木制座椅,供村民歇息。
但近几年有部分村民对公益事业的参与度不高。今年,该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李军等人,了解这一情况后,觉得这是一个优良传统,乡村振兴要借助民俗的力量,恢复拨路节。于是重新发出倡议,立即得到部分村民回应。村民们自发组织,带着草刀、锄头等工具,分散到各条古道上,冒着高温酷暑,义务清理杂草,疏通水沟,经过一天的清理,几条古道面貌焕然一新。
木梨硔村七月半拨路节,同样由来已久,近年来,该村依靠乡村旅游,村民的收入得到了显著提升,但也存在对公益事业不热心的问题。“好的村风,坚决不能丢。好的村风民风,就是旅游资源。为此,今年我们特意提前打了招呼,今天来了30多人,几乎全村一户一人都来了。这点还是不错的。”村民组长洪金玉介绍。
借助民俗的力量,举办传统拨路节,相沿成习,传承良好的家风村风,彰显淳朴的民风,提升文明素养,实现村民自治,让其代代相传,助力乡村振兴,这是一条很好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