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 :休宁县坚持内涵式发展 升腾城市“烟火气”
当城市的喧嚣漫过街巷,散落在街巷间的口袋公园如一颗颗温润的绿玉,嵌在烟火寻常处;学府公园的仿古凉亭下,景观步道蜿蜒如诗,成为市民们饭后纳凉的首选去处;崭新的城市绿道、宽阔的柏油马路让市民的出行更加便捷……如今的休宁,城市品质明显提升,城市发展亮点纷呈。
一
如何转变城市发展理念,走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城市治理之路?
每天一早,在玉宁街的便民摊点,新鲜的蔬菜水果琳琅满目,摊主的叫卖声、顾客的交谈声此起彼伏,浓浓的城市“烟火气”在这里升腾。通过科学布点、动态调整、精细化管理,在保障市容秩序的同时,休宁县规范零售摊位,让“地摊经济”更好地服务民生需求。
摊点管理一直是城市治理中的“老大难”问题,也一度陷入“取缔——反弹”的管理怪圈。为了跳出这样的管理怪圈,休宁县在城市管理上坚持以“便民利民、疏堵结合”为核心,通过多次开展实地调研,结合街道类别、业态分布、人口密度等因素,在工商城、玉宁街、演武路、枫林大道等区域设置了12处便民摊点群、55个零售摊位,柔性疏导摊位经营户“搬家”,并且严格落实“三不两保”标准,做到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不影响行人通行、不污染环境卫生,保持设施整洁、保障食品安全,从源头避免环境卫生问题反弹。通过“服务+管理”模式实现市容秩序与民生需求的双向平衡,让流动商贩快乐“安家”,守住城市“烟火气”。
城市管理有温度,更要有舒适度。近年来,休宁县扎实推进城市公共设施更新,先后完成了6000平方米破损路面修复,优化城市绿化布局,在街角打造口袋公园、在河道沿线建设生态绿廊,为城市披上“绿色外衣”,新建及改造提升街角游园、口袋公园8个,完善座椅等公共基础设施200余处,开放共享公园绿地11处、93万平方米,300米见绿、500米入园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美好愿景变成了市民触手可及的日常生活。
户外变美了,小区住着也要更加舒适。近年来,休宁县深耕基础设施补短板与治理效能提升,推进地下管网改造,消除雨季内涝、污水排放、易涝积水点等10余处民生痛点。以“绣花功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投资880万元的傍水阁小区改造涵盖新建雨水主管网、污水主管网、增添垃圾桶、增设充电桩等10余项内容,让292户居民迎来“路平、灯明、水畅、景美”的新生活;让石鹤巷从“脏乱差”的老旧片区到墙绘精美、车位整齐的文明街巷,400多户居民的居住体验实现质的飞跃。科学规划临时停车区,新增停车泊位1800个,让市民告别每天“绕圈找车位”的烦恼;推动城区共享单车品质提升,市民出行从“有车骑”到“骑好车”,实现“好骑车”;加大夜间烧烤摊、施工噪音等扰民问题整治力度,守护居民安宁生活……一系列暖心举措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城市治理“微循环”,让城市不仅“好看”,更“好住”。
二
如何立足城市建设现状,让城市发展更具特色?
城市更新既要“面子”更要“里子”,既要塑形更要铸魂。休宁县是一座拥有1800多年历史的古城,历史遗迹众多,文化底蕴悠长,特别是在县城纵横交错的古巷里,更是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在城市发展的浪潮中,休宁县始终注重保护与开发并重,保持古城原有的历史韵味。
位于县城的齐宁街,曾是居民日常生活的中心区域,也是商业活动的核心地带,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曾经的繁华街道逐渐走向衰落。为了让这条承载着人民情感与记忆的老街重焕生机,通过多次调研、走访咨询,从2024年开始,在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基础上,实施了状元文化综合旅游提升工程(一期)项目整体规划设计方案的编制工作,并启动了齐宁街综合市政管网改造及路面修缮工程,遵循“修旧如旧”对长780米、宽4米的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市政管网改造与路面修缮,提升街区生活环境,让古巷焕发新活力,打造市民寻味乡愁、游客体验状元文化的新地标。
守护城市文脉不是简单复古,城市更新还应该不断融入现代元素,融合市民生活,打造更多有文化、有格调、有故事的好去处。
“以前县城很多道路坑坑洼洼的,夜间行车不安全,现在不一样了!道路变得平坦宽敞多了,真是太好了!”市民杨先生欣喜地说道。齐云西大道、蓝田路、率水西路、率水东路和学府路是县城中心区域交通的“大动脉”,但时光回溯到四年前,这几条主要道路却是路面坑洼不平、部分路段积水严重、市民出行不便的景象。2022年以来,休宁县相继启动完成了齐云西大道、蓝田路、率水路和学府路等8条主要道路改造提升工程,如今,新铺设的路面平整宽敞,沿线的街容街貌得到了全面提升,经过优化提升后的公共设施既方便了市民,也成了城市的新亮点;总投资6600万元的文昌西桥已完成总进度的80%,220米长、36米宽的双向6车道桥梁建成后,将串联横江湿地公园与景城片区,实现“交通+景观”双重赋能。
三
如何推动城市工作重心从“建设投入”转向“治理投入”?
聚焦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休宁县以“建管融合”破解城市治理难题,推动城市品质与民生福祉同步提升,将城市发展的“建设投入”逐渐转向精雕细琢的“治理投入”。
2024年汛期期间,城市排水排涝设施运转出现问题,造成城区内路面积水。为解决好这一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实事,休宁县认真编制《休宁县2025年城区排水防涝应急预案》,对文昌坊、里仁巷、南街底等3处城区低洼内涝点和41处物管小区地下空间落实汛期处置方案,投资48万余元实施文昌坊排水防涝设施提升改造工程,短短35天高效施工,一条150米的崭新排水管道铺设完工,成为坚实的“地下动脉”,为老城区文昌坊注入了强大的排水防涝能力,直接受益市民、商户50余户200人。同时,依托实施县城雨污管网提升改造工程,对城区14条主道路、114公里雨污水管网提前进行“拉网式”排查及清淤疏通,重点对道路雨水篦内沉积的淤泥、落叶等杂物逐一清掏,确保每个篦子无堵塞、排水顺畅,城区雨水排放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开展城市内河清淤,投入80余万元,对三板桥河鹤山新村至胜西小区段约630米排水箱涵进行清淤疏浚;整治横江路段南街村易涝点,新建排水管网,将易涝点与市政排水管网互联互通,确保汛期度汛安全。
精细化的城市管理也是城市发展当中的有效“治理投入”。从口袋公园的绿植搭配、休闲设施布局,到老旧小区管网改造、背街小巷路面翻新,每一项工程都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出发点,让城市空间既添“新颜值”,又增“实用性”。摒弃“重建设、轻管理”的传统模式,休宁县积极构建“智慧化+网格化”长效管理体系,通过智慧城管平台实时监测市容环境、市政设施运行状况,一旦发现问题立即派单处置。同时将城区划分为多个网格,安排专人常态化巡查,及时解决乱贴乱画、占道经营等“城市顽疾”。“建”为“管”提供坚实基础,“管”让“建”的成果持续惠民,二者形成“建设推进、管理跟进”的良性循环,让城市既有发展的速度,更有生活的温度。
向新而生,向美而行。下一步,休宁县将持续坚持走人、产、城互促共进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实施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行动,不断强化以城带乡、城乡互促,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城乡共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