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安徽经济网:休宁点“碳”成金 向“绿”而行

作者:汪亦欣 谷庆江 发布时间:2025-10-17 09:08 信息来源:安徽经济网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休宁县生态环境优美,境内拥有26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森林覆盖率达83.52%,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84倍,负氧离子含量常年稳定在每立方厘米1万个以上,空气质量始终走在全省前列,2024年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如何将茂密森林的生态价值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将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该县积极系统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交出了一份点“碳”成金的创新答卷。

近年来,休宁县以林业碳汇开发为突破口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2023年1月3日,休宁县西田国有林场委托安徽省生态产品交易所公开挂牌交易碳汇量3517吨,标志着安徽省首单林业碳汇线上挂牌交易,不仅实现了该县林业碳汇从“无价”到“有价”的历史性突破,也为全省林业碳汇数字化交易提供了“休宁样本”。

林业碳汇开发,精准核算是基石。2022年,该县林业部门以西田国有林场为试点,率先启动了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工作,按照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CCER)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进行监测,并经权威机构核证,在2007年至2022年的监测期内累计产生碳汇量59065吨二氧化碳当量。“这次试点为我们摸清了重要‘生态家底’,也将年均开发成本控制在较低水平,为后续大规模开发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项目负责人许正武表示。

拓展交易渠道,构建线上线下结合、司法与市场协同的多元价值实现体系,推动“沉睡”的碳汇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绿色资产,从2023年西田国有林场的首笔挂牌交易,到如今已经完成碳汇交易量1371.29吨,交易金额6.16万元。

同时,该县率先探索“碳汇+检察”协作机制,多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在检察公益诉讼中建立“公益诉讼+碳汇”协作机制的意见》,明确将碳汇认购纳入生态修复责任承担方式,并设立全县首个“检察公益固碳基地”,完成全省首单跨市域的“生态检察+林业碳汇”项目交易,彰显了碳汇认购在司法实践中的广泛适用性,进一步丰富了“环境有价、损害担责”的实践路径。

“我们努力将碳汇交易从企业自愿行为,拓展为司法惩戒、生态补偿的常态化选项,让生态价值有偿化理念深入人心。”休宁县林业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6月,休宁县在国有林场石田分场设立了首个“公益诉讼生态修复基地”,系统整合司法、行政与生态资源,探索“生态修复—碳汇培育—价值实现”一体化路径。该基地不仅用于原地修复,更作为碳汇能力提升的示范平台,为林业碳汇持续开发奠定坚实基础,标志着休宁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上迈向系统化、制度化新阶段。

从试点突破到体系构建,休宁县正逐步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关键路径,未来还将继续深化林业碳汇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林业碳票发行工作,拓展碳汇交易品类和渠道,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向纵深发展,让森林生态价值持续赋能区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