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安徽日报:休宁县商山镇做好“保护传承利用”文章 打造村落文旅空间

作者:商山镇 发布时间:2025-10-21 08:43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客户端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休宁县黄村村是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拥有完整的村庄肌理、悠久的历史文化与独特的资源禀赋。第九批黄村村工作队自驻村以来,立足村域特色,因地制宜打造村落文旅空间,推动“文旅资源”向“文旅价值”的高效转化,扎实做好“保护传承利用”大文章。

黄村村历史文化悠久,始建于唐末黄巢起义年间(约公元880年),至今有1100年历史,村庄肌理完整,是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资源禀赋独特,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士第”、百年小学“黄村小学”及众多明、清、民国时期古民居。

黄村村文旅发展基础条件较好,早在2012年已有客商来村投资运营。但由于发展定位等种种原因,几经周转,发展程度有限。在第九批工作队驻村初期,黄村村文旅业态呈现明显的“自助游”特色:游客构成以散客、自驾群体为主体,体验形式以自主打卡游览为主导。因此,立足村落特色优势、因地制宜构建文旅空间、形成高质量引流消费是黄村村“破题”关键。

结合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契机,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引领+群众参与”模式,广泛动员党员和村民深入参与公共空间提升行动。一年来拆除无功能建筑7栋、旱厕粪坑28个,清理河塘沟渠3.5公里、空闲地乱堆乱放点180余处,有效改善村内环境卫生;新建公共厕所2座、新安装入村沿线路灯170个,持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修复修缮村内古驿道1公里、古井8处,保留乡村历史记忆;打造“一步一景”微景观节点10处、精品“五小园”20余个,村庄容颜焕然一新。

驻村工作队大力推进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安徽乡信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签订整村运营协议,以闲置资产搭建休闲空间。依托黄村老年食堂,创新推出“徽州13福味”,满足团客用餐需求,同步加速村年味馆建设,通过研发精品菜肴体系,满足高端消费群体品质化餐饮需求。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专项资金效能,协同运营公司实施闲置牛棚改造工程,精心打造“稻田·咖啡馆”特色空间。整合村集体房屋改扩建为村民活动中心,联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活化利用古建“武进士第”打造高端民宿项目。目前已建成标准化客房12间。主动对接文旅部门和旅行服务机构,构建“黄村村——周边景区”旅游廊道,实现旅游资源有机串联。

驻村工作队坚持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深挖千年文脉底蕴,将闲置村老卫生室改造成村史馆,通过文字叙述系统梳理黄村村“大事记”,利用高清影像技术立体呈现“黄村古八景”风貌,采用光影沙盘技术复原“荫馀堂”建筑机理,实现历史场景的沉浸式体验。对具有百年历史的黄村小学进行展陈升级,面向社会征集《人民手册》等具有时代印记的历史物件15份,让校史记忆更鲜活可感。创新“农家书屋”体验形式,打造“图书漂流”特色项目,实现优质图书资源在咖啡馆、民宿、村民活动中心等多元空间全覆盖,让农家书屋从静态储藏升级为动态文化生态圈。

积极配合运营公司构建“非遗手作+时令美食+传统节庆+亲子游乐+丰收喜悦”的民俗体验体系。依托休宁徽匠学校的在村基地“徽匠工坊”,开发徽雕精琢、古法拓印等非遗技艺体验。在“十二道锋味”在村取景地——豆腐坊,推出石磨豆腐现制、清明粿手作、端午粽包制等时令美食制作体验。同时,传承“二月二·龙抬头”传统民俗,策划“剃龙头祈福”“舞草龙巡游”等原生态节庆展演。借景“日月池塘”天然水系,设计“浑水摸鱼”“虾笼起获”等渔趣活动,营造夏日亲子乐园;以进士广场为舞台,打造“晒秋”农俗景观——辣椒铺锦、玉米挂金、南瓜垒塔等丰收图景互动展示。

2025年1—7月,黄村村接待客流量近万人次,同比增长50%;旅游营收同比增长200%,呈现“流量”向“留量”转化的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