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经网:公益诉讼检察解锁新安源头生态密码
“源头活水出新安,百转千回下钱塘”。发源于黄山市休宁县六股尖的新安江,是皖浙两省人民的母亲河,其生态环境保护关乎流域民生福祉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休宁县人民检察院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公益诉讼检察为重要抓手,全力守护新安江源头的“生态绿”。
严惩犯罪 广泛宣传 守牢生态底线
禁渔期非法捕捞、破坏野生生物资源等行为,直接威胁新安江源头生态平衡。该院坚持重拳打击此类刑事犯罪,同时注重以案释法,通过在源头开展公开庭审观摩等,实现“办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
此外,依托“新安源生态检察官联络室”,构建全方位生态法治宣教矩阵。2021年以来,常态化开展“八仙桌上话检察”“公益案件巡回审理”等特色宣传活动30余场次,开办“野生动物保护知多少”“平安在线”等专题栏目50期,拍摄《只为万物生》等普法短视频10余条,开展公益诉讼专题宣传35场次,覆盖群众5万余人,有效提升了全民生态保护法治意识。
修复优先 创新实践 挽回生态损失
生态修复是守护绿水青山的关键环节。在办理破坏生态环境资源案件时,该院始终坚持恢复性司法理念,督促侵权人主动履行生态修复责任。2021年以来,办理涉水生物资源、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等民事公益诉讼案件58件,挽回生态资源损失150万余元。
为让生态修复落地见效,该院积极探索实践新模式。在国有林场建立公益诉讼生态修复基地,通过补植复绿、劳务代偿等方式,累计恢复基本农田和林地110余亩,增殖放流鱼苗400余万尾。设立全市首个检察公益固碳基地,依托林业碳汇项目,让违法行为责任人通过购买核证碳汇折抵生态损失,成功促成全省首例跨市域1112吨碳汇交易,办理全市首件碳汇认购替代生态修复赔偿的民事公益诉讼案件。
跨域协作 多元共治 凝聚保护合力
生态保护既需源头预防,更需多方联动。该院深化“府检联动”,建立“林长+检察长”等5项协作机制,借助“12345”热线平台、代表委员监督、特邀检察官助理参与等力量,构建“行政+司法+社会”共治格局。2021年以来,通过各类平台受理公益诉讼案件线索50件、立案33件,5件代表委员提案建议转化为案件办理。
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才能实现全流域保护。该院强化与浙江淳安、建德及省内绩溪等新安江上下游毗邻地区检察机关的合作,围绕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建设,开展线索互递、案件联办、合作治理等工作。截至目前,已召开联席会议8次,移送案件线索3条,形成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同保护的良好态势。
皖公网安备 34102202000191号
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