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休宁25:历史人物——陈栎

发布时间:2025-03-31 16:14 信息来源: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陈栎(1252~1334),初名佳,字寿翁,号东阜老人。元藤溪(陈村)人。父名陈源,母亲为休西望族旌城汪氏女,名四三娘。陈栎刚三岁,祖母吴氏口授《孝经》《论语》,即能背诵。五岁入小学,就涉猎经史。七岁时就知晓科举考试之道。他的塾师黄常甫出自婺源朱熹再传弟子滕万菊(万菊先人滕璘、滕珙兄弟为朱熹高足)门下,因而他自小就深受朱子理学影响。宋灭亡之后,科举一度被废,他更慨然发愤致力于圣贤之学,终日潜心探究,融会贯通,觉得朱子去世虽然不太久,但诸家学说鱼目混珠,往往乱真,必须予以澄清。元延祐初年(1314),朝廷恢复科举考试,地方衙门硬逼陈栎参加,陈栎一试就中举,而后说什么也不赴礼部参加会试,一门心思在家教书著述,数十年不出门。生性孝友,为人刚正,不趋炎附势,教诲学生,孜孜不倦。凡诸儒之说不合朱熹理学思想者,均予删削,尽力阐明朱子微词隐义。临川大儒吴澄极为赞赏陈栎对朱熹理学的贡献,凡是江东一带上门求学的士子,他都极力劝说他们到陈栎门下学习。史载,仅休宁一县拜陈栎为师的学者就有10余人,其中就包括朱升、倪士毅、吴彬、金震祖、朱模等名士。此外,还有:叶龙,字仲翔,城南人,官青阳县教谕,《徽州府志》称赞其文章缜密可法;程存,号澹成,著有《太极图说》《易说》《论语说》《读书漫录》《澹成集》;叶大有,字谦甫,洲阳干人,是陈栎心爱的弟子;朱克正,字平仲,里仁人,后中进士,官婺源州判;金惹愚,字伯明,峡东人,隐士;陈光,陈村人,陈栎侄;程植,字仲平,汊口人,程愿学子,天资聪颖,心志可嘉。其他府县的弟子也为数不少。因其所居堂名“定宇”,人称“定宇先生”,并将他与吴澄并称为元代理学大家。他的主要著作有《四书发明》《论孟》《训蒙口义》《书解》《读易编》《读诗记》《六典摄要》《三传节注》《增广通略》及《新安大族志》等,约数千万字。后人将其著作编为《定宇先生文集》17卷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