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耀休宁26:中共休宁地方史大事记

土地革命战争

(1927年8月——1937年7月)

发布时间:2025-04-08 11:45 信息来源: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1934年

2月  中共休宁县委在蓝渡石宕村重建,熊一飞任书记,王坤荣任组织部长,陈火妹任宣传部长。县委下辖石砘、石宕两个区委。

3月  国民党休宁县当局成立“党政军联合反共宣传队”,加紧反共宣传。

5月  休宁红军游击小分队建立,刘益任队长,王坤荣兼指导员。小分队以齐云山为中心活动于休黟边境,后两次袭击黟县渔亭团防局。

▲  熊一飞因工作需要调离,皖南特委派陈直斋接任休宁县委书记。全县党员100多人,分布在农村、轿行及徽州中学。

8月21日至29日  闽浙赣红军600多人在开(化)、休(宁)、婺(源)边活动。

8月  陈直斋调歙南任县委书记,田永道暂代休宁县委书记。

9月  皖南特委派歙县中心县委组织部长熊一飞兼任休宁县委书记。

▲  担负北上抗日先遣队任务的红军七军团抵达皖赣边,在休宁官铺街一带与尾追的国民党49师发生战斗后,转战休南、休西、攻下流口。休城闭市,反动派十分惊慌。

▲  皖南游击大队攻下休宁北蓝田,并驻扎两天,与保安队激战55小时,缴枪10多支,后转向太平。

10月  国民党政府调部队驻徽州,屯溪驻65师的1个团和浙江保安师的1个营,休宁、祁门各驻7师的1个营,歙(县)绩(溪)组织保安队共200多人,并加紧清查户口,修建碉堡,训练壮丁队,加强封锁。

12月7日  方志敏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红十军团部及20师,由婺源塔坑进入休宁。9日,在蓝渡消灭国民党部队第7师21旅的1个营,缴获军车4辆,迫击炮2门,水机关枪5挺,弹药甚多,俘敌百余人,后由休北转向黄山,10日在汤口与红19师会师。

12月  熊一飞在渔亭附近被捕。

1935年

2月  熊一飞叛变,与陈天生(原中共黟县县委宣传部长)等在《徽州日报》发表反党文章《我们更生了》。由于熊一飞叛变,本县万安至蓝渡一带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

春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连长刘智先,率100多名失散红军与开化县张春娜游击队会合,活动于休(宁)开(化)边境的龙头、陈村、古楼坦一带。

▲  中共党员严忠良、程长青等在小贺、浯田、牛岭一带秘密发展党组织。

5月  红军皖南独立团到休西活动。月底,建立石屋坑党支部(胡同庆任书记);高舍党支部(谢正发任书记);里庄党支部(胡有记任书记)。

7月  红军战士花机关(绰号)与高舍农民团谢兆先等里应外合,在高坑桥击毙冯村壮丁队训练员陶一成。

9月4日  闽浙赣皖边区“清剿”总指挥部令驻开化、婺源及徽属各部队,企图在最短期间将休南休西边境红军游击队肃清,于是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清剿”。驻开化43旅,驻婺源55师向北推进;驻休宁独立46旅辛团、廖团,分别从休南、休西南压。

9月9日  休宁第三区署(设龙湾)召开60多人参加的联保主任、保长联席会议,扩大联保组织,要求各保训练壮丁,查编棚户,实行五联切结,配合“清剿”。

9月12日  老彭率皖南独立团一部,在休西施村大湾头伏击敌“清剿”部队55师330团李营,毙敌8名,缴子弹200余发,手榴弹10余枚。

9月  十区专员石国柱令休宁第二区署在矶溪、冰潭、漳源、山后、田里、左龙、大连、汪村等处,第三区署在迴溪、岩溪、霞坞、千金坦、璜茅、塔坑、山溪、江田、古楼坦、山斗、板仓、汊口、璜源等处构筑碉堡,并会同独立46旅派员督筑。

秋  休宁第三中心区委在休南龙头村建立,严忠良任书记,隶属开婺休中心县委领导。

▲  闽浙赣省委书记关英,向皖南转移,在休西里广山与红军皖南独立团政委刘毓标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