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休宁32:历史人物——程冲斗
程冲斗(1561~?),字宗犹、伯嘉,号新都耕叟。明代汊口人。少林武术家和武术著作家。出生在汊水河畔一个商人之家。父母盼他读书习字,继承家业。可生性好动的程冲斗则自小喜爱舞枪弄棒,尤其崇拜村人津津乐道的汊口程氏先贤武状元程若川,时常想有朝一日也能像武状元那样驰骋疆场、以武报国。
长大成人后,父亲给他三千金,要他到京城贩运土产。途经河南境内,被嵩山少林寺武僧盖世神功所吸引,置贩运土产于不顾,毅然投奔少林寺,成为专门习武的少林俗家弟子。他先后拜少林武僧洪纪、洪传、宗恕、宗岱等人为师,专心学习少林棍法。又得到广按法师的悉心指点。10年过后,他的棍法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告别少林后,他跟浙江著名武师刘三峰学习单刀法,得倭刀真传;又拜访河南刘光度、李克复等名师学习枪法,融“八母枪”和“六和枪”的精华于一身。至此,刀枪棍棒,样样精通,武功修养称雄一时。时人称赞说:“其击刺时,虽山崩潮激,未足喻其勇也;烈风迅雷,未足喻其捷也;积水层冰,未足喻其严且整也。”一次,他随父亲去湖广一带贸易,途中忽遇一伙强人打劫。他护着老父,独斗二三十个手持刀枪的蛮汉,一会儿的工夫,便打得群盗七零八落,纷纷伏地求饶:“神人饶命!神人饶命……”一时间,“声传海内,闻者亦避亦逊焉”。
天启二年(1622),程冲斗受聘担任津兵军事教习。他根据军士们各自特长,先后创造出弩兼刀、弩兼枪和弩兼刀枪等多种练兵方法,使军队的战斗力有了明显提高。后回归汊口,在家设场授徒,并组织乡勇保卫乡里。一时间,汊水河畔武风盛行,盗贼潜迹。当时的休宁知县侯安国赞扬他说:“宗犹所携子弟兵,虽不及数十人,然可当数千人用。”
耕作教练之余,他将自己毕生所学,绘图著论整理成籍,取名《耕余剩技》,对少林棍法、刀法、长枪法、蹶张心法及弓弩技法等武术要旨和各种套路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民国年间,该书被易名为《国术四书》多次影印出版,广为流传。另有《射史》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