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耀休宁42: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1949.10——1956.12)
1949年
10月1日 是年4月28日,陶钢等率领皖浙赣支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三兵团三十三师配合下解放休宁。5月初,南下干部抵达休宁,与陶钢等共同组建中共休宁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县委、县政府积极向全县人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组织接管工作,废除保甲制,建立农筹会,号召发展生产、支援前线,迎接全国解放。本日,中共休宁县委、县人民政府在海阳胜利台广场隆重举行各界人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会。县长陶钢及各界代表先后发言,一致表示拥护中央人民政府公告。自此,休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步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
10月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休宁县工作委员会成立,韩敬乾、吴占顺先后任书记。团工委在城厢区安乐乡的占路、吴田、汪村及五城区黄村乡的黄村、芳干、浮潭等地进行组织发展和建团试点。潜阜区成为全县首个召开团代会并成立团区委的地区。至年底,全县共建立团支部12个,发展团员343人。
11月 为贯彻皖南区党委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党的领导和组织建设,县委组织部发出《关于建立农村支部组织的指示》,首批举办建党训练班,以阶级教育、政策学习和作风整顿为主要内容,吸收贫苦出身、作风正派的农会主任、村长、党团员及骨干参加。按照“慎重严肃、个别吸收”原则,在解放初期153名党员基础上,1949年发展党员54名,1950年发展56名,1951年发展67名。通过建党,组织工作开始走向制度化和正常化,党员队伍逐步扩大。截至1952年底,全县党员总数发展到339名(其中农村党员161名),共建立党支部26个(包括区机关支部10个,农村支部12个,县直机关总支下辖支部4个)。
同月 县长陶钢调离休宁县,新任县长吴若兵到职主持工作。
12月19日 休宁县首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在海阳举行。会议代表225人,另邀请农民代表200余人列席。县长吴若兵作《施政工作报告》,号召动员全县人民继续贯彻执行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并宣布采取七项措施确保落实,包括:没收官僚资本主义企业为国营企业;取缔银元贩,打击投机商,稳定物价,安定市场;加强职工教育,提高工人觉悟,提高生产率;在“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原则下,保护和扶植私营企业恢复与发展;整顿税收机构,开始税收;办理折实存款及汇兑;大力开展农村工作,进行肃匪反霸,实行合理负担,完成征收。由于正确执行党的政策,全县工农业生产实现较快发展。截至本年底,工农业总产值达1217.76万元,粮食总产2899万公斤,茶叶总产50万公斤。全年共发放救济粮2.61万公斤、救济款1103元,农业贷款117996元。老区建设与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显著提升。
皖公网安备 34102202000191号
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