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休宁38:历史人物——汪 昂

发布时间:2025-11-04 09:53 信息来源: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汪昂(1615-1694),初名恒,字讱庵,县城西门人,寄籍浙江括巷。早年苦读经史,长于文学,明末曾中秀才。明亡后,年过而立,每次参加乡试均名落孙山,愤而弃儒习医。虽缺乏名师指点,但他知难而进,边学习边实践,医术日益精进。在博览众多古代医著、广集各地诸家秘方基础上,他结合临床实践,探索研究,编著了《素问灵枢类纂约注》《医方集解》《本草备要》《汤头歌诀》等医书。

《素问灵枢类纂约注》一书,把《黄帝内经》里的《素问》《灵枢》两部分合纂为一篇,并分类加以整理、注释,给后学者以很大的便利。又将古代医学的处方和搜集的民间验方,分门别类,逐一加注,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撰成《医方集解》3卷。他还选集中医常用剂方320余首,分为20类,用七言诗体编成《汤头歌诀》,于康熙三十一年刊行。这是一部很重要的医学入门书,200首歌诀内容包括方名、组成药物、适应症及加减法等简单扼要,便于记忆,一直被学医者奉为入门的必读课本。

面对历史悠久、浩如烟海的传统药学著述,一般学医者往往不知所措。为便于初学者入门,汪昂从李时珍《本草纲目》所载的1892种药物中,选取了最适用的400种药物,编成《本草备要》一书。康熙三十三年,他已年届80高龄,仍根据读者意见,又增加常用药60种,对《本草备要》进行增订,刊刻成袖珍本药物手册《增订本草备要》。

他推崇《灵枢·经脉篇》为医学证治纲领,特意在李杲《经络歌诀》十二首基础上,复加《奇经歌诀》4首,编成《经络歌诀》一书。其歌诀,继承了金、元、明时期针灸歌赋风格,易记易诵,对于学习针灸基础颇为实用。

汪昂不仅是卓有成就的医学家,而且自幼坚持练功,讲求养生之道,强身防病。他年过八旬,身体仍健壮,精力充沛。所著《勿药元诠》一书,载有《养生颂》《金丹秘诀》等功法10余种,论述精辟,至今仍被医学家和养生家沿袭应用。他的《保健十六宜》说:“发宜多梳,面宜多擦,目宜常运,耳宜常弹(闭耳弹脑,名鸣天鼓),舌宜抵颚,齿宜数叩,净宜数咽,浊宜常呵,背宜常暖,胸宜常护,腹宜常摩,谷道宜常撮,肢节宜常摇,足心宜常擦,皮肤宜常干,沐浴大小便,宜闭口勿言。”可谓养生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