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休宁39:历史人物——汪士慎

发布时间:2025-11-19 17:09 信息来源: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汪士慎(1686~1759),字近人,号巢林,别号溪东外史、天都寄客、甘泉山人、晓春老人等。他排行第六,当时的大画家金农时常称他为“汪六”。清休宁县东南富溪(今东临溪镇大阜村)人,流寓扬州,是“扬州八怪”之一。自幼勤奋好学,能诗善画,兼精书法、篆刻。性情孤傲,作画不守成规,构思新颖,气魄豪放,笔力刚劲,格调韵致非同凡响,具有“倔强不驯之气”。工画花卉,尤擅梅竹。竹瘦如削玉,高风亮节;梅千花万蕊,冷香清艳。其诗清新自然,别有意趣;其书气韵生动,风神独绝;其篆刻秉承“徽派”传统,章法与刀法,平稳而富于变化,韵味之佳,称雄一时。其用于行文、落款之书法金石,看似任意摆布,实为巧妙组合,诗书画印,浑然一体。他五十四岁时左目失明,仍能画梅花,刻一方印章,自称“左盲生”,所作书画,妙绝灵秀,胜于未盲时,其梅更有“铁骨冰心”之号。晚年双目皆失明,仍能以意运腕,挥写狂草大字,自号“心观道人”,金农称他“盲于目不盲于心”。

平生绘画、治印与诗词创作活动,大都在扬州。与之交往比较密切的,有高西唐、管希宁、金冬心、历樊榭及马曰琯兄弟。他们经常聚集在一起赋诗、绘画、写字和品茶。他们曾乘船游保障河(即今瘦西湖)和隋宫故址,步游扬州西山与蜀岗,还去铁佛寺探梅,看桃花,且和铁佛寺的古水上人成为知交。汪士慎曾绘梅花长卷赠送金冬心,冬心因此曾作“冷香”二字画印“奉报”。汪士慎和马曰琯兄弟有同乡之谊,马家的街南书屋,曾是扬州盛极一时的诗文酒会之所。汪士慎与高西唐、厉樊榭等人的诗画活动,也常在街南书屋里进行。

他的绘画有两个突出的地方,即勾勒与没骨法相结合,再参以书法入画。如那幅“古干淡著色”的梅花条幅,就是其画法得到纯熟运用的实例。此外,还注重对笔墨的运用。在水墨画的用笔中,不事烘染,以皴擦、挥写为能事。常在写意画中,以工细的笔触,勾画梅瓣、叶和花蕊,使得“写意”中自有细致之处。他不仅在笔墨上有很深造诣,而且在纸墨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最终达到了“晴窗拂几试缣索,挥毫放胆追王扬。横枝大干走龙虬,万蕊千花心手狂”的高度。在篆刻上,堪与高翔、丁敬齐名,其古玺印、仿汉印、小篆印、无边元朱印等,皆有出新致胜之处。金农的许多名印均出自其手。

汪士慎平生穷愁潦倒,寄情书画,嗜茶成癖。时人闵廉风曾将其艺术与生活上两大异于常人之“怪”,概括为两句诗:“客至煮茶烧落叶,人来将米乞梅花。”存世作品甚多,主要有《行书群花诗》10开册、《行书诗翰》13开册、《梅花》8开册、《梅花图》12开册、《梅花图》轴、《梅花》卷、《江路野梅图》《空裹疏香图》轴、《兰竹石图》轴等。著有《巢林诗集》7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