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复兴有我】从“握手”到“携手”沂川村的党建和解密码

作者:孙华 胡月红 发布时间:2025-09-09 15:00 信息来源:板桥乡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为提升基层矛盾纠纷化解能力,近日,板桥乡沂川村组织村“两委”成员及驻村工作队赴溪口镇开展专题学习交流活动,重点学习“握手言和”调解工作法,汲取先进经验,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创新路径。

溪口镇作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皖南山区的实践典范,依托深厚状元文化底蕴,首创“握手言和”调解工作法,以“文化赋能 + 机制创新”构建“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乡村治理格局,化解茶园权属、邻里界址等民生矛盾,实现从“事结”到“心和”的转变。

座谈会上,溪口镇综治中心负责人介绍其三大核心经验:一是文化浸润,以和为贵。挖掘状元文化“敦亲睦邻”理念,将“握手”纳入调解流程,以“端茶、握手、拍照”三步法修复关系。二是三级联动,精准施策。构建“村民小组地头调解—村委会茶桌调解—镇级圆桌调解”三级网络,实现“琐事不出组、小事不出村”。三是多元共治,专业赋能。组建“14 + 42 + N”调解队伍,创新“经纬排查法”,通过镇、村、网格三级常态化排查,实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

沂川村党支部书记表示:“溪口镇的经验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基层治理既要‘接地气’更要‘有文化’。我们将结合本村实际,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深化网格党建,优化24个网格管理,推动党员网格员与调解员‘双岗合一’;二是打造特色调解品牌,依托村内广场、古树等文化地标,建设‘广场议事’‘树下和解’等调解微阵地;三是强化队伍建设,借鉴溪口镇‘金牌调解员’培养模式,开展情景模拟、案例研讨等专项培训,提升调解专业化水平。”

驻村工作队队长补充道:“下一步,我们将推动‘握手言和’工作法与沂川村‘茶产业+鱼文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深度融合,例如在茶园纠纷调解中引入‘茶文化’元素,通过‘品茶论道’化解矛盾,让治理成果转化为发展动能。”

此次学习交流是沂川村深化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板桥乡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在全乡推广“握手言和”工作法,构建“党建引领、文化浸润、多元共治”的治理体系,力争打造“小事不出网格、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的乡村善治样板,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