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复兴有我】商山镇:丝瓜满藤迎丰收 闯出致富好“丝”路

作者:张和平 余志红 发布时间:2025-09-15 11:01 信息来源:商山镇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暑去秋来农家忙,硕果盈枝遍地香。连日来,在商山镇新雁村丝瓜基地里,藤架上挂满了条条润泽饱满的丝瓜,朵朵开放的小黄花点缀在绿色的藤叶间,放眼望去,一根根润泽饱满的丝瓜挂满瓜藤,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

村民们熟练地将丝瓜采摘、分拣、套袋、装箱,丰收的喜悦溢满初秋清晨。据了解,近年来,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商山镇新雁村利用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土地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经过多方考察,通过“合作社种植+散户种植”的模式,流转了15亩撂荒地吸引能人创办家庭农场发展丝瓜等种植。

丝瓜又称水瓜、锦瓜,因为富含维生素C、E,有亮肤、洁肤、提高机体免疫力和皮肤弹性的功效,因此有“美人水”的美称。丝瓜味甘性凉,具有清热化痰、凉血解毒的作用,十分适合夏秋季食用,因丝瓜富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堪比人参,故当地有“秋天丝瓜抵人参”的说法。

丝瓜的采摘期较长,从6月可持续至9月底,每天可吸收10余名当地村民在基地务工,实现人均工资性收入超过5000元。预计今年丝瓜的亩产量可达2000多公斤,仅此一项,一亩地就可以带来近万元的收入,让“小丝瓜”变成大产业,带动了种植户及周边群众增收致富。

“从村里开始种丝瓜以来,我就在基地干活,每天能挣到80多块钱,对于我来说很满足。”在基地务工的村民程素霞高兴地说,从丝瓜种植到采摘,每天都有10多名村民在基地务工,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下一步,商山镇将继续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既能丰富群众的“菜篮子”,又能鼓起农民的“钱袋子”,切实有效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