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复兴有我】我县各校深化“导-师-制+”实践 探索育人模式新路径

近期,我县多所学校深耕“导 - 师 - 制 +”育人机制,通过理论研讨、教研联动与实践创新,推动育人模式从“知识传授”向“全面赋能”转型,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新生态。
理念重塑是核心支撑。各校明确“导”为动态引领、“师”为平等对话、“制”为长效保障,县教育局以“导师引领、教研支撑、家校协同”为思路,优化资源配置、细化分工、建立督查机制,推动“导师制 +”与学科教学、德育工作深度融合;县教研室通过推门听课、骨干教师示范课等活动,聚焦个性化指导,破解“重知轻德”“育教分离”难题。
体系构建强化协同效能。各校系统推进育人实践:洪里中心小学组建“首席导师 + 第一导师 + 同伴导师 + 社会导师”四级团队,整合资源;海阳二小在朗读活动中推行“专业教师 + 学生同伴”双导师模式,激发学生主体性。市级研讨中,教师以“读悟结合、小组探究”等方式践行“全员育人”,推动育人从“单兵作战”走向“协同发力”。
文化浸润注入地方特色。各校将地域文化融入育人全过程:海阳二小以经典古诗书写比赛涵养文化底蕴,五城中心小学将徽州楹联、民间故事融入阅读指导,休宁徽匠学校在美术课中引入传统工艺元素,强化文化认同;专题讲座与研讨活动拓宽家校社协同路径,让传统文化成为育人特色名片。
技术赋能创新智慧育人。面对教育数字化,各校探索 “导 - 师 - 制 + AI” 路径,在课后服务中引入 AI 辅助教学,实现学习成果可视化,激发学生创造力;教研活动中的课堂观察与深度研讨,保障技术应用精准有效,提升育人精准度。
目前,我县 “导 - 师 - 制 +” 实践已从局部探索迈向系统推进。下一步,各校将持续深化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常态化开展教研指导、名师引领与专题培训,完善育人体系、打造地方特色模式,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坚实支撑。
皖公网安备 34102202000191号
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