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务信息

党建链“链”动板桥泉水鱼全链跃升

作者:汪颖 发布时间:2025-07-04 09:05 信息来源:板桥乡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在皖南山川勾勒的生态画卷中,板桥乡作为安徽省山泉流水养鱼发源地与核心区,近年来依托得天独厚的优质山泉水资源(pH值7.2-7.8,溶氧量≥8mg/L)和深厚的产业底蕴,在党建引领下,泉水鱼产业蓬勃发展,绘就出一幅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生动画卷。

强基固本,锻造产业“硬核引擎”。产业发展,根基在组织,活力在人才。板桥乡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优化班子结构,将成员平均年龄降至39.3岁,高中以上学历占比提升至95.8%,为产业发展注入“年轻态”与“高智量”。党员更是冲锋在前,化身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在梓溪、黄连等主产区设立党员示范基地,推行“技术骨干结对帮扶” 机制,将养殖新技术、新经验倾囊相授,让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胜势。同时,乡党委打出政策与资源的“组合拳”。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对党员农户新建鱼塘、开办渔家乐给予补贴,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整合火箭军驻黄部队援建项目,建成全县首家物联网平台,为产业发展注入智慧动力。

模式创新,激活产业“一池春水”。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在党建引领下,沂源流水养鱼合作社应运而生,吸纳240户千余社员。以“四统一保”管理模式(统一品牌、统一鱼苗供应、统一防疫管理、统一市场价格、保底收购),为养殖户撑起“保护伞”,架起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稳固桥梁”。“支部+”融合发展模式更是为产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板桥村党支部牵头推出“认养一塘鱼”项目,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泉水鱼“私人订制”,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通过网络实时查看鱼塘环境与鱼的生长状况。这种新颖模式不仅为村集体带来年均5万元的稳定收入,更让板桥泉水鱼品牌价值一路攀升。

融合赋能,绘就富民“振兴图景”。产业融合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党组织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全力打造鱼旅融合示范区,开发鱼文化展区、亲子钓鱼、研学体验等沉浸式体验项目,让游客深度体验泉水鱼文化魅力。同时,构建“泉水鱼+”协同网络,推动与茶果农业、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开发“鱼+茶”特色套餐,整合油菜花海、红色展馆、徽饶古驿道等旅游资源,打造红旅农精品线路,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如今,板桥乡产业融合成效斐然。泉水鱼年产量达8.5吨,实现年产值70万元;全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500万元,渔家乐、农家乐等配套产业蓬勃发展,形成多业共旺的良好格局。

下一步,板桥乡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聚力突破精深加工短板,强化技术标准建设与品牌营销推广,进一步推动红旅农深度融合,全力打造黄山市泉水鱼产业高地,为乡村产业振兴贡献可复制、可推广的“板桥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