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务信息

流口镇:全省首家红托竹荪林下试种成功

作者:吴玉玲 发布时间:2025-07-11 11:21 信息来源:流口镇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7月10日,在流口镇黄三村黄宁源山坞,安徽省第一家红托竹荪林下种植示范推广基地传来喜讯,历经3个多月的精心培育,一朵朵紫红色的红托竹荪菌蛋正悄然绽放,即将“破壳而出”,它们菌伞完整、菌杆挺拔、菌裙如纱,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据了解,流口镇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森林覆盖率达93.1%以上,林地面积达9.1万亩。今年4月,在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的指导下,基地创新采用“林下种植+大棚种植”双模式进行红托竹荪示范种植。截至目前数据显示,林下种植密度更高、成本更低,天然荫蔽环境更贴近红托竹荪野生生长需求,菌体更加饱满健壮。

“从菌蛋开裂到菌裙完全展开只需6-8小时,最佳采收期就在菌裙完全张开的那一刻。随着采摘高峰期到来,我们需要根据开裙数量提升采摘频次。”基地管理员方师傅介绍说。

此次试种成功,得益于校地合作机制的有力保障。校地双方组建联合技术团队,通过定期现场指导与线上沟通相结合的方式,全程保障红托竹荪生长。黄山学院皖南食药用菌研究院师生团队在菌种选育、栽培基质配方、日常管护等关键环节提供专业支持。科研团队表示:“我们每天通过微信群接收技术员上传的生长照片,及时分析数据给出管理建议。这种‘线上+线下’的技术服务模式,既保证了科学指导的及时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红托竹荪被誉为“菌中皇后”,富含多种氨基酸和活性成分,兼具食用与药用价值,其鲜品市场零售价最高可达每公斤160元。然而,由于红托竹荪破蕾开裙快,最佳采摘时间仅在2-3小时内,且对生态环境和技术要求严苛,人工种植难度较大。此次试种成功,不仅攻克了技术难题,更为规模化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克服偏远乡镇交通运输问题,进一步做好菌菇运输和销售,黄山学院科研团队还现场开展了菌菇冷藏运输、烘干技术指导,确保红托竹荪能够以最佳品质走向市场。

下一步,流口镇将深化“高校 + 村合作社 + 农户”发展模式。在前期黑木耳、香菇、羊肚菌成功种植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黄三村菌菇品类。依托黄山市新安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整合各类资源,积极探索“一村一品”菌菇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