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链融合·生态富民-乡村振兴新路径
近年来,我县积极探寻乡村经济发展新动能,在乡村产业发展走出了符合我县实际的生态富民路,坚持“资金链-产业链-利益链”融合发展,充分发挥衔接资金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精准定位,因地制宜“谋”发展。蓝田镇前川村发挥农产业资源优势,与黄山蓝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展开合作,对农作物秸秆及修剪枝进行资源化再利用,以600万元衔接资金撬动社会资本300万元,年产值达800万元,村集体年均增收60万元。齐云山镇环居村发挥农业基础优势,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投资348万元建成产业振兴车间,吸引钰农食品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入驻,年产值达1750万元,村集体年均增收28.8万元。璜尖村等26个出列村抱团入股龙头企业破除资源匮乏难发展问题,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228万元。
创新模式,多方合作“共”发展。我县通过整合政府性资金与社会资本,构建“三级闭环”管理体系,推动产业项目可持续运作。一是资金整合,累计投入衔接资金、专项债等政府性资金1.498亿元,撬动企业投资1.08亿元,村集体自筹284万元,建成万安镇轮车村产业园(政府投750万、企业投780万)和齐云山环居村产业园(政府投748万、企业投180万)等示范项目。二是闭环管理,建立“事前协议+事中管控+事后评估”机制,确保项目全周期效益,如五城镇农产品加工基地(总投资1.03亿元,衔接资金1800万元)通过租金收益和就业带动,年创收超122万元。三是利益共享,推行“厂房租赁+本地用工”模式,实现村集体经济增长的同时带动群众增收,如月潭湖镇竹制品加工项目提供80个岗位,年支付工资400万元。通过资源整合与机制创新,实现村集体、企业、农户三方共赢。
链式延伸,巩固成果“续”发展。我县以特色资源为基础,构建“一产延链条、二产提附加值、三产拓市场”发展模式。东临溪镇依托1000亩白茶基地,与龙头企业合作构建“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533万元衔接资金撬动社会资本2000万元,建成深加工生产线,年产值达800万元,带动150人就业增收300万元。月潭湖镇聚焦竹资源开发,投入500万元建成环保加工基地,吸引社会资本600万元,生产竹制牙刷、吸管等“以竹代塑”产品,远销海外,年产值3000万元,提供80个就业岗位并带动移民增收400万元,村集体年租金收益20万元。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实现资源增值与农民共享,推动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
以民为本,联农带农促增收才能实现可持续化发展,乡村振兴全面发展最终落脚点仍在于农村、在于农民,下一步,我县必将立于自身、找准方向、主动求变,继续走好走实“资金链-产业链-利益链”融合发展、生态富农的乡村振兴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