苞芦松 唇齿留香的“黄金叶”
传统绿色食品苞芦松 姜不辣/摄
“手捧苞芦馃,脚踏木炭火,除了皇帝就是我!”冬天的徽州人,这种惬意生活令人艳羡不已。除苞芦馃外,在徽州西南边陲休宁县流口地区,还有一种以玉米粉为食材制作的、受宠率更高的大众美食,便是“苞芦松”。每逢过年,热情淳朴的徽州人常常会捧出一包金灿灿的油炸苞芦松来待客。
晒秋 汪红兴/摄
苞芦松是徽州著名的山区特产之一,徽州方言中称玉米为“苞芦”。六股尖是新安江的正源,已有近500年制作历史的六股尖苞芦松采用纯天然、无污染的高山优质玉米精制而成。具体制作工艺是在热水沸腾的锅里撒玉米粉,一边搅拌着,渐渐的成了一锅玉米糊,再撒上一些炒熟的黑芝麻,然后倒在一个盆里让它冷却,等玉米糊冷却凝固后,再用特制的弓刨成薄片,然后将薄片置于竹匾上晒干即成。
上海农展会上的苞芦松 黄影/摄
食用时,最好将苞芦松置在阳光下复晒半个小时后再煎炸。油锅烧热,苞芦松片滑入锅底,旋即“咕吱啦”一下便迅速浮起,油面上漂荡着一片片金黄色千姿百态的“黄金叶”,漏勺翻边再煎炸片刻,捞起滤油,蓬松香脆的苞芦松就煎好了。捏一片,咬一口,片片清香松脆,唇齿留香。它曾是年年进京的贡品,是徽州难得的原生态绿色食品,现已成为老少皆宜、男女喜爱的大众美食,主要销往上海、合肥、杭州等地,市场前景广阔。
唇齿留香的“黄金叶” 盛红兵/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片好吃不贵的“黄金叶”——苞芦松,因宜下茶、下酒、下粥,亦可作零食,现已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饭后茶余的中式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