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村红薯粉丝 徽州的美味与乡愁

故乡的美食,不仅仅是美味,更是一种味觉上的情感记忆。休宁县榆村红薯粉丝,看似简单的一种食材,承载的不仅是榆村人的饱腹和生计,还有这里的美味与乡愁。

秋日的榆村,湛蓝的天空,疏朗的田野。辛峰塔下是一块块不规则的田畴,一垄垄红薯的藤蔓在匍匐游走,给这个时节留下最后的翠色。村民们三三两两地在翻挖,一锄头下去,往上一扒拉,就是一个硕实的家伙出土。锄锄不落空,一垄到头,大大小小的红薯呈线状散布着。村民转过身来,把它们一一拾进俩簸箕里,堆满后,一根扁担吱吱呀呀地挑着就顺着田埂上了回村的路。

在榆村,这里的红薯粉丝文化源远流长,家家户户都沿袭着老祖宗的传统手工技艺,每年都会把自家收成的红薯用传统古法手艺制作红薯粉丝。首先将挖来的红薯,选取表面光滑、无病虫害的,洗去泥土和杂质。再把洗净后的红薯进行粉碎打浆,装进纱布袋后一遍遍冲洗,直至把红薯浆内的淀粉洗净。洗完后,将洗出的红薯浆水放在缸里面沉淀。经过几个日夜的沉淀,红薯浆水已经华丽变身,看上去已经不再浑浊后,再将上层的红薯水倒掉,桶底沉淀的红薯粉便悄然现身,约有几寸厚。然后用工具一块一块地铲起来并进行粉碎,粉碎后的红薯粉要放在太阳底下晒干。接下来便是最重要的一环——打浆。这道工艺是决定粉丝质量的关键,加多少粉、多少水?和成怎样程度的粉浆?这些都需要很好的经验。打完浆后将糊状的红薯浆一勺一勺地放入蒸笼里蒸,蒸熟后的粉饼需要晾上一段时间才能刨丝。把刨好的粉丝放在太阳下轻轻抖散,均匀铺开,晾在竹篙上。经过一段时间的晾晒,等粉丝的水分挥发了七成左右,就取下来扎成小捆,再继续晒至完全干透,红薯粉丝的成品才算最终形成。

经过选薯、清洗、粉碎、洗粉、沉淀、晒粉、蒸粉、创丝、晒丝10余道工序制作出的红薯粉丝,口感劲道顺滑。吃过了农家手工制作的榆村红薯粉丝,才知道纯正的红薯粉丝到底是什么味道,那是一种纯天然的美味,让人流连忘返。在一道菜里它既可以占据C位,也可以作为一种辅助,给其菜肴增添另类色彩。
榆村红薯粉丝是古徽州特色传统美食,具有久煮不烂、清香可口、食法多样等特点,质量口感最为上乘,是中国大部分地区群众喜爱和常见的绿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