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来源:休宁县政府办
访谈时间:2023年11月29日 10:00:00
访谈嘉宾:县政府副县长汪景峰
主办单位:县数据资源管理局
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很荣幸邀请到县政府副县长汪景峰同志,做客休宁县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就“持续推进‘五微’和美乡村建设 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个主题,和大家在线交流。
大家好,我是休宁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汪景峰,今天很高兴能做客县融媒体中心,向全县人民介绍和交流和美乡村建设相关工作。欢迎各位网友对我县和美乡村建设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请您简单介绍一下目前我县和美乡村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县坚持党建引领,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实现了从“五微”到“五美”的精彩蝶变,建成省级中心村99个、市县中心村39个,先后荣获“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流口村“生态美超市”项目荣获母亲河奖,蓝田镇儒村入选全国“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溪口镇祖源村、板桥乡梓坞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汪村镇田里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并连续2年获得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
请问我县通过哪些具体工作举措持续推进“五微”和美乡村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1.坚持理念赋能,深化“五微”行动。我县坚持以“绣花”功夫,大力实施微改造提升、微景区培育、微创意运营、微循环发展、微奉献治理“五微”行动。微改造提升:围绕“留住乡愁”,坚持“五个乡土”(用乡土工匠、选乡土建材、融乡土器具、种乡土绿植、留乡土记忆)建设理念,对村庄房前屋后空闲地块进行“五小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茶园、小竹园)改造,做到小改造、大提升,打造出美丽乡村升级版。微景区培育:坚持宜农则农、宜文则文、宜绿则绿的发展理念,深入挖掘村庄历史文化、资源禀赋,确定村庄打造主题,按照景区村庄创建标准,培育休宁特色美丽乡村“微景区”。微创意运营:坚持创意赋能,聚焦乡村优质资源资产,创新乡村运营体系和实践路径。印发《休宁县开展乡村运营机制创新试点实施方案》,明确县、乡、村三级公司整体框架,成立了县级公司1家、乡镇振兴公司21家、村级强村公司146家。微循环发展:坚持循环农业绿色发展理念,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试点推广“四池两地”模式,对粪污水和生活灰水一体化处理,实施农村粪污循环利用。微奉献治理:坚持强化党建引领、发挥基层群众组织和村规民约作用、传承发展乡村文化、推进家风家教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2.坚持“三大革命”,推进环境整治。扎实开展“厕所革命”:加大政策宣传引导,群众参与,执行“首厕验收合格制”,全县累计改造农村户厕1.09万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1.7%。扎实开展“污水革命”:分区分类选择符合农村实际的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和技术,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厕所革命有机衔接,共建成污水处理设施210处。扎实开展“垃圾革命”:实施全域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提质增效行动,创新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PPP项目,建立全域垃圾收转运体系和环境卫生巡查、评比制度,健全乡镇每月评分、县每月实地考核机制,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3.坚持群众自治,引导人人参与。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出台《休宁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户主会”指导意见》,创新开展“一献四捐”(献计、捐款、捐物、捐地、捐工),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和美乡村建设。截至目前,动员群众参与62000余人次,让出土地1830余块、捐出老物件3050余件、献计献策600余条、捐款410余万元,形成了村民参与建好、治好、管好家园的良好局面。
请问近年以来我县和美乡村建设有何亮点,取得了哪些成绩?
1.乡村产业有力发展。发挥新安江源头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两茶两鱼一花”特色种养业,打响“状元好物”公共品牌,做优品质、做大规模,乡村产业有势头、农民生活有奔头,全县2022年乡村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15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26元。
2.乡村环境显著提升。突出生态,注重文化,努力打造新时代“新安山居图”,涌现出一批国家和省级文明村、示范村、美食村,现在村里设施全了、环境美了、人气旺了,已建成美丽乡村中心138个,完成自然村环境整治175个。
3.乡村运营逐步显现。不断丰富产业形态,焕发乡村全新活力,精心打造培育“梦里祖源”“天上木梨”“状元长丰”等特色乡村微景区,推动田居艺术公社、魔宿厢居、齐峰营地、星玥文旅等与村庄合作运营,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活力显现。
4.乡村治理有效提高。坚持强化党建引领、发挥基层群众组织和村规民约作用、传承发展乡村文化、推进家风家教建设,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作退一步想”等有效治理方式,创新“一献四捐”的做法,溪口镇祖源村跻身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蓝田镇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
下步,我县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重要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全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黄山会议精神,大力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深入开展“五大行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行动、乡村人才创业促进行动、乡村文化创意赋能行动、乡村生态巩固升级行动、乡村组织领航提优行动),以海阳镇盐铺村、齐云山镇岩前片区、溪口镇祖源片区、商山镇黄村村4个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为起点,每年推进4个左右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8个左右和美乡村中心村、45个左右美丽宜居自然村村庄建设,到2027年建成20个左右精品示范村、140个左右省级中心村,创建400个左右美丽宜居自然村村庄,努力绘就新安源头和美山居图,谱写安徽乡村振兴的休宁新篇章。
非常感谢县政府副县长汪景峰同志今天翔实的介绍和解答,谢谢广大网友的参与。本期节目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自然村整治具体整治内容有哪些?
农村人居环境自然村整治主要聚焦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专项治理,以“五清一改”村庄清洁为主要整治内容,持续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即卫生改厕、垃圾清理和污水治理;开展“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即清理村内沟塘、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清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清理废旧广告牌、清理无功能建筑和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在完成以上整治建设内容的基础上,各地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适当实施简易停车场(位)、村内道路修缮、亮化美化等项目。
五微是指哪“五微”?
我县坚持以“五微”标准推进乡村建设,村庄运营思维前置,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构建“点上有风韵、线上有风光、面上有风景”的全域建设格局,具体来说,五微理念指的是:微改造提升、微景区培育、微创意运营、微循环发展和微奉献治理。
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我县是如何动员群众参与并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的?
群众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和中坚,但因群众对政策了解不深、个别地方对建设事务“越俎代庖”、群众想参与管理渠道不够通畅等因素,导致出现“群众站在田边看、干部下地自己干”“剃头挑子一头热”等不良现象。
为激发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和主体意识,让大伙儿敢当、乐当、善当美丽乡村的“主人翁”,2016年蓝田镇在前川村创新开展了献计,捐钱、捐物、捐地、捐工“一献四捐”行动,在村党组织的号召下,党员干部的带动下,瞬间点燃了群众自觉投身家乡建设的激情,村民们踊跃参与、慷慨解囊,短短几天内就捐款近3万元、捐地5.3亩。“一献四捐”行动秉持“群众主体、共创共享”的理念,就是把“为谁建、谁来建、怎么建、建好怎么管护”等问题向群众讲透彻、说明白,让群众真正认识到自己才是建设美丽家园的“主人”,继而全方位参与。通过开展“一献四捐”行动,积极传递正能量,弘扬团结友爱、无私奉献的中华传统美德,以“乐捐好施”“邻里互助”等传统伦理为笔,勾勒出美丽乡村德善底色,将群众对建设家园的强烈意愿有效转变为推进乡村建设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