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宁县202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今年以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和县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执行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和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扎实做好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工作,全力打造“一胜地”、建设“七个强县”,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全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延续回升向好态势,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现代化美好休宁建设迈向新步伐。
一、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8%,全市第1;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全市第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8%,全市第4;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7%,全市第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8%,全市第1;
——实际到位内资增长13.4%,全市第5;
——游客接待量增长14.23%,全市第2;
——旅游总收入增长19.28%,全市第1;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7%,全市第3;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全市第1。
二、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一)扩投资、强招引、重谋划,持续加强项目支撑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实行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管理,189个县级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3.6亿元。市政新型预拌材料、状元府等43个项目全部复工,祥福瑞度假酒店、茂徽健康产业园等44个项目开工建设,徽源电力、弘星户外等5个项目竣工。持续推进重点项目攻坚行动,20个重点攻坚项目获批土地指标181.8亩,流转土地29亩,其中绿色食品加工、绿色交通服务中心等6个项目完成攻坚任务。有效投资不断扩大。紧盯项目投资进度,上半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3.7亿元、增长11.7%,完成“双过半”目标任务。围绕中央预算内资金、超长期国债、政府专项债等上级政策,新增谋划项目46个、总投资41.18亿元。新安源、城区供水提升改造等4个超长期国债项目已上报国家发改委,林业高质量发展、齐云山生态保护等5个项目下达专项债券资金1.46亿元。招大引强成效显著。用好以商招商、上门招商、订单招商等新打法,上半年累计签约项目31个,其中皖新徽三、年产50万套汽车配套安全系统等亿元以上项目18个,远景全球绿色发展中心、远景绿色产业等10亿元以上项目3个,实现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签约“零”的突破。实际到位资金37.33亿元、增长13.4%。
(二)补短板、提质效、扩内需,持续加快产业升级
特色农业高效发展。新增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2家,新认证“两品一标”3个,绿色食品产业实现综合产值64.27亿元。建成高效特色产业基地5200亩,油菜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7.64万亩,再生稻示范片8000亩,中药材基地面积4万亩。召开安徽休宁山泉流水养鱼系统发展与保护研讨会,创新推出 “泉水鱼贷” “花猪贷” “民宿贷”等系列产品,臭鳜鱼加工产品2110吨,产值2.11亿元。新增家庭农场30家。新型工业创新发展。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户,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8%。实施技改投资项目40个,完成投资2.57亿元。新增高技术企业1家,高技术增加值增长19.3%,战新产值增长36.9%。休宁汽配企业“喊话大合肥”,安徽省汽车产业整零对接黄山行活动成功举办,活动期间签约汽配产业项目3个,总投资2亿元。现代服务业提质发展。开展“徽动消费 悦享休宁”汽车消费券暨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带动汽车销售3970.4万元。加快培育直播带货、跨境电商、即时零售等消费新场景,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8%。举办“中国年 状元红 就在徽州过大年”、2024长三角绿水青山运动会开幕式等文旅活动赛事,横江舞金龙、齐云打铁花火爆出圈,上半年全县游客人次373.07万,增长14.23%。
(三)优环境、图发展、谋合作,持续促进改革开放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成立县创建一流营商环境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工作领导小组,为企解决用工1784人、用地436亩、办证1451件,兑现企业奖补资金309万元。出台“园区贷”“亩均英雄贷”“专利贷”等系列产品,上半年全县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6.23亿元、增长20.2%。为企服务专区12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一站式”集成办理。“皖政通”发布“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惠企政策124项。“人才休宁行”系列活动高效开展,引进高层次人才18人。“校地企”深化合作,昌辉汽车电器获“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就业基地”授牌。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聚焦新兴产业,休宁城投集团积极参与黄山市新能源汽车基金组建,改革成效显著提升,上半年营业收入增长12%。“标准地”改革不断深化,园区累计出让工业用地“标准地”101.19亩、占比100%。瑞哲光电、达安贸易等6家企业新增外贸业务,元之汇汽车销售、元康堂中药等3家外资企业完成注册。长三角一体化持续加强。选派62名党政、教育、医疗、农林等人才赴长三角地区开展“沉浸式”跟岗学习。召开365共富协作区(开化-休宁)合作联席会议,签订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举办2024黄山茶会暨休宁有机茶文化节及子活动“首届绿茶金三角斗茶会”,发布中国绿茶金三角茶产业合作黄山宣言。建立长三角一体化项目库,梳理项目27个,总投资225.79亿元。
(四)提品质、促更新、增活力,持续改善城乡面貌
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休宁县国土空间规划批准实施,构建“一屏三廊、三区一核”的县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开工建设文昌西桥、枫林大道,启动石鹤巷周边小区、气象局宿舍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文昌西路顺利贯通;新增城市公共停车泊位238个,完成“微改造、精提升”项目30处,新建“口袋公园”3个;完成污水管网新建1.6公里、雨污水管网改造0.5公里,龙升街燃气“瓶改管”项目加快推进。乡村面貌不断更新。持续开展和美乡村“小微工程”领域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突出问题领域专项整治,8个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建设进度达93%,8个省级精品示范村建设进度约60%,农村改厕350户,农村危房改造5户,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万安镇流塘路、鹤城乡东坑坞路等3个“四好农村路”工程完工,累计建设里程67.1公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益50万元以上村达23个。
(五)抓预防、强治理、思转换,持续加快绿色转型
污染防治持续强化。落实“五控”措施,开展臭氧及扬尘污染等大气专项治理,上半年PM2.5平均浓度28微克/立方米。加强入河排口整治、饮用水源地规范化管理,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规范土壤环境治理,完成5个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加快推进“1+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36个突出问题已完成整改23个。生态保护持续加强。落实落细“河长制”“林长制”各项工作。实施绿美江淮行动,人工造林3200亩,完成省级森林城镇绿化2个。推进皖南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地块提升与盘活利用,开展人工繁育虎等野生动物保护问题大排查行动和全县野生鸟类资源本底调查。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等生态类项目建设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持续推进。统筹发展光伏、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里庄抽水蓄能电站、分布式光伏等项目取得新进展。引导绿色出行,新建公共充电桩95个。推进林业碳汇发展,促成全市首起单独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碳汇认购,认购林业碳汇68.49吨。抢抓黄山市省级“以竹代塑”应用推广试点机遇,完成全县竹林资源摸底调查。
(六)稳事业、强保障、控风险,持续增强民生福祉
就业收入有效提升。高效开展50+1项民生实事,上半年综合进度83.62%。举办“就业春风行动”“夜市招聘”等各类招聘会108场,城镇累计新就业921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02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14元,增长3.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69元,增长7.5%。教育事业稳步推进。构建“一校一品”办学新格局,实施璜尖小学、溪口小学等教学能力提升项目19个,县儿童中心及城东幼儿园即将竣工。累计资助学生4521人,发放资助资金238.2万元。休宁徽匠学校挂牌成立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中职校区,入选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医保跨省直接结算1929人次,DIP支付节约医保基金1085.82万元。县人民医院创建三级医院工作正式启动,善达中医医院建成并正式运营,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部分改造完成。社会保障全面开展。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参保5.66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均缴费939元,增长31.69%。实施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63户,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体)加快建设。安全生产持续巩固。上半年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下降50%。信访事件一次性化解率100%。完成凤凰苑、恒大林溪郡2个问题楼盘处置攻坚。高效应对6·20洪灾,榆村乡太塘村避险避灾案例受国家应急部通报表扬。
当前我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下行压力仍然存在:外部不稳定因素日趋复杂、民营经济表现乏力、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城乡发展不够均衡、新质生产力支撑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下一步,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着力稳增长、保民生、防风险,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奋力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三、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
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力稳实体、扩内需、强产业、兜底线,迎难而上、奋发进取,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各方面制度机制,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努力实现全年经济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一)全力扩大市场内需
强化项目投资动力。打通项目开工推进难点堵点,推进新安江防洪治理、古城岩入口地块等项目开工建设,人才公寓、芯屏新材料产业园等项目建成交付,确保189个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53.9亿元。完成G530新塘至三里亭一级公路改建工程、状元文化综合旅游等14个项目攻坚任务。围绕上级政策导向,全年新增储备项目50个以上。推进经开区基础设施、供水一体化等在库项目快建设、扩投资,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突出双招双引活力。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持续发挥县资本市场对接专班作用,畅通政银企对接渠道。紧盯招商线索,着力提高签约项目开工率和资金到位率,全年新签项目60个以上,新增到位资金69亿元以上。激发市场消费潜力。深入开展省扩容升级“徽动消费”行动,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围绕汽车、住宿、餐饮等行业,适时开展消费券促销活动。落实各级房地产调控政策,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抢抓文旅消费升级节点,谋划节假日期间促销活动,不断壮大市场主体、丰富产品服务,全年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家、限上商贸企业6家。
(二)全力融入大黄山建设
加快重点片区升级打造。围绕“1+5+N”总体布局,发挥环齐云山片区龙头带动作用,发掘片区一山、两水、两湖、两产、一批等资源禀赋。落实齐云旅游小镇提升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进齐云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加快齐云小镇善水街申报安徽省旅游休闲街区。强化大黄山项目支撑。围绕大黄山产业基金投向,动态更新县级大黄山建设项目库,加快古城岩景区综合提升等省级大黄山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加大原凤湖烟柳酒店及皖南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齐云山镇原中学地块五星级酒店等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升级横江舞金龙、白岳夜逍遥等业态产品,提速华美达、维也纳等一批高端酒店改造升级,举办啤酒文化节、状元祈福游等主题活动。支持上海洪天休宁养老院积极申报省级长三角健康养老基地。引导徽州板凳龙、休宁得胜鼓等表演类项目走向市场,加大“文小休”“武小宁”等文创产品研发,持续开发五城米酒、泉水鱼等“状元好物”,新增“皖美农品”品牌1—2个。
(三)全力推进产业升级
打造汽车零部件制造重点产业。推动汽车销售、服务维修等后市场产业融合,完善汽车路线测试产业体系。着力发展汽车电气、转向系统、智能驾驶等汽车配件产业,培育昌辉转向、瀚蓝灵等一批汽配企业早日入规。鼓励昌辉股份完善新能源汽车电气控制系统产业链布局,打造国际汽车电气控制系统头部企业。加快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百家规上、百亿产值”培育工程,全年新增规上工业10家。壮大科技型企业规模,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家。发挥合工大(休宁)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作用,加快8个校地合作项目实施进度。加快昱见山、金视界、佳龙等工业技改项目建设进度,指导服务恒奥等有关企业建设数字化车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大力发展“两茶两鱼一花”特色农产品,推进休宁山泉流水养鱼系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强化绿色食品加工业发展,全年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2家,农产品加工产值达45亿元以上。大力发展徽州臭鳜鱼、徽州腊味等徽菜(预制菜)产业,力争全年产值达10亿元。开展“皖美农品”创建,力争全年新认证“两品一标”农产品6个。加强6个省级示范供应基地建设进度,确保示范基地全产业链总产值增长10%以上。
(四)全力推进区域发展
强化区域多方面交流。落实休宁县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工作机制、1+1对标学习任务,继续选派机关干部、村干部、企业家赴长三角等地开展体悟实训,组织经开区、文旅体等部门联合赴开化县、临安区及其他沪苏浙地区考察学习。推动区域多方面合作。加快推进365共富协作区建设,推动三省七县(市)合作编制“365共富协作区”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强化长三角地区生态、文旅、产业等多方面合作,推进新安江生态廊道、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建设,构建岭南省级自然保护区与钱江源国家公园跨省际联合保护共同体,发展长三角候鸟式、疗养式、田园式康养,打造“云走璜尖”、省际红色研学等精品线路。加快区域性项目建设。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方向,加快推进省际毗邻地区长三角农产品加工基地、县经开区长三角汽车功能开关微生态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谋划进度。持续发挥365协作区生态产业招商联盟平台作用,力争全年新签长三角地区项目40个以上,协议投资额50亿元,沪苏浙在建亿元以上项目实际到位资金增长同比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五)全力加强城乡建设
推进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完善《休宁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文本》,持续开展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加强历史建筑公布挂牌、测绘建档和图册编制工作。实施街区基础设施建设和街区环境整治提升,优化街区整体风貌和人居环境。提高城市承载能力。逐步推进景城片区、泰柯片区、桥西片区城市更新,加快五城路等市政配套道路建设,全年改建文化街巷10条、新增公共充电桩155个、城市停车泊位1800个。启动实施城区雨污水管网修复改造项目,推进供水公司省级规范化验收。完成石鹤巷周边小区、气象局宿舍2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持续打造最干净城市,争取成功创建“全域全国文明城市”。深入建设和美乡村。高水平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持续开展“五微”行动,推进2023年度8个省级和美乡村中心村建设、2024年度12个省级和美乡村中心村规划编制。以木梨硔、儒村等特色村为重点,打造“水清、地净、树绿、居美”的精品村落。创建绿美城镇1个、绿美村庄3个、古树公园1处。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开展乡镇级运营公司示范创建,推进整村运营、农村职业经理人等试点工作,全年实现经营性收益50万元以上的集体强村62个以上。推进财政衔接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项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六)全力开展生态保护
强化生态保护修复。持续推进“1+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切实完成8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5个行政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完成营造林12.72万亩建设任务,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强化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环境监管科技水平,完善污染源自动监控“三个全覆盖”。落实大气精细化管控,常态化开展工业废气、施工扬尘深度治理,做好夏、秋季秸秆禁烧管控,确保全年空气优良天数比达98%以上。做好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管理,强化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加强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确保考核断面P值稳定达标。持续开展尾矿库隐患排查,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强化“两山”价值转化。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抢抓 “以竹代塑”发展机遇,探索30.6万亩竹林资源开发利用。统筹推进“双碳战略”,推进龙田乡7000亩山场林权试点工作,加速建设黄山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做好里庄抽水蓄能电站、风电乡村振兴工程等项目建设服务。加快特定地域生态价值(VEP)项目谋划实施。
(七)全力增进民生福祉
着力强化民生保障。按时保质完成50+1项民生实事,充分发挥“三公里就业圈”“零工市场”等就业载体作用,服务大学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常态化做好养老服务,强化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加强殡葬改革管理,完成婚俗改革主题公园及户外颁证基地建设。大力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着力发展社会事业。深化集团化办学,加大城区公办园改扩建、海阳四小建设推进力度,开展文艺进景区、进学校等文旅融合活动,新增体育健身设施15处,健身步道7公里。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稳步增强村、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参照三级医院标准完善县人民医院相关科室设置,完成中医展示馆、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改造。着力加强社会治理。积极申报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单项项目,推动法治休宁建设。全力化解积案,开展信访源头治理。坚决防范房地产、金融、政府债务等重点领域风险,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推进质量强县打造。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提高自然灾害防治处突能力。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统筹做好民族宗教、消防安全、食品安全、森林防火、人民防空、国防教育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