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休宁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第21号建议的意见
王泽代表:
您在休宁县人大十八届四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关于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休宁县位于亚热带中部地区,属皖南深山区,自然条件优越,水热资源丰富,具有适宜于多种木本和草本药用植物生长的小气候,有利于各类药用植物的生长,是多种珍贵药材的“资源库”。我县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且品种丰富,有茯苓、白药、白术、桔梗等60余种。据1986年徽州地区组织全区中药资源普查统计显示:县内共有动、植、矿物药1403种,其中植物药231科1263种,动物药12科129种、矿物药6种、其他5种。全县有黄山贡菊、黄精、祁术等中药材种植面积2.67万亩,其中培育50亩以上规模主体21家,2024年实现产值1.74亿元。
我县立足中药材产业发展实际,坚持规划先行、政策赋能、培训筑基,持续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一是注重规划引领,以道地药材为主导,出台专项工作要点,打造海阳镇、蓝田镇等菊花核心区及林下药材示范区,推动优质中药材集聚发展,打造贡菊、黄精等一批集绿色生态、旅游观赏、药用保健为一体的中药材种植基地,畲农生态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被评为“十大皖药”基地。二是注重政策支持,鼓励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利用撂荒耕地发展中药材生产,对规模流转土地、复垦撂荒耕地发展中药材生产的,给予财政一次性不少于200元/亩补助;对新建烘干、冷藏等加工设备的,给予财政30%奖补,目前全县共有中药材企业4家,合作社5家、家庭农场21家。三是注重培训引导,组建7人的技术团队,结合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动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去年来,通过专题培训、上门指导等形式,累计培育种植大户20户,为提高中药材种植管理水平,举办中药材标准化栽培技术培训9场次,培训360人次。
为推动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构建起中药材规模化种植与绿色化生产协同推进的发展格局,对标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在产业升级、链条延伸等方面精准发力,全力推动中药材产业向更高水平迈进,县林业局将结合部门职责,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强化政策扶持。深入推进《黄山市2020-2025年林下经济实施方案》,结合省市级林下经济示范点财政奖补,安排专项资金,对示范效果好、带动能力强的林下中药材种植示范点进行扶持奖补,以点带面、示范推广,聚焦我县道地中药材品种,优化产业布局,积极鼓励和引导山区群众发展特色林下中药材种植。
2.创新金融赋能。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中药材产业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林权抵押贷款等融资模式,围绕中药材产业特点开发专属金融产品,优化服务流程,精准对接林下经济经营主体融资需求。聚焦经营主体风险痛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开发中药材种植保险产品,建立健全风险保障机制,助力经营主体稳健发展。
3.提升技术服务水平。深化产学研合作,围绕乡村振兴和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强化科技推广与服务,加强与科研院校、专业机构的合作,邀请专家团队开展中药材种植、抚育和管理方面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注重培养特色中药材种植的乡土人员,为林下中药材发展夯实人力和技术基础。依托黄山学院、市林科所等载体和平台,加强中药材优良品种培育和种子种苗专业化生产,在源头上从严把控,不断提升中药材质量。根据《黄山市林下中药材生态化种植和绿色化防控工作指导意见》,积极做好林下中药材生态化种植和绿色化防控工作,打造林下中药材生态化种植基地。
4.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种植大户,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注重统一质量标准、统一种植管理技术,强化林下中药材质量保障,打造标准高、质量好的道地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引进和培育中药材加工企业,鼓励企业开展精深加工,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提高本地中药材的加工能力和水平,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促进林下旅游与中药材产业融合,打造中药材科普观光园、养生体验基地等,开发中药材采摘、炮制体验活动等新业态,增加产业收益渠道。
办理类别:A类
联系电话:7518301
休宁县林业局
2025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