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151867/202511-00143 信息分类: 政府新闻发布会实录
主题分类: 公安、安全、司法 发文日期: 2025-11-21
发布机构: 休宁县政府办 发布日期: 2025-11-24
生效日期: 有效 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 无文号 词:
内容概述: 性: 有效

【新闻发布第29场】休宁县“八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新闻发布会

作者:休宁县站群管理 发布时间:2025-11-24 14:35 信息来源:休宁县政府办 阅读次数:


     间:20251121

     点:县融媒体中心四楼直播间

     容:休宁县八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新闻发布会

发布单位:县司法局

    人:县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振松

各位新闻界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感谢各位新闻界朋友对我县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为提高社会公众对此项工作的了解度和知晓率,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八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新闻发布会向各位新闻界朋友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休宁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法治宣传教育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扎实推进八五普法各项任务,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20233月,我县成功创建安徽省第二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202412月,县司法局和月潭湖镇人民政府获评全省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一)强化统筹谋划,构建普法工作新格局

1.高位统筹,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对标省市八五普法要求,我县成立由县委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司法局并配备专职力量,高效推进日常工作。同步组建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队伍及法律明白人队伍,通过定期开展法律法规解读、普法技巧、新媒体应用等业务培训,提升队伍专业素养,构建起全方位普法工作体系。

2.机制健全,责任体系严密规范。结合县域实际,编制《八五普法规划》及《决议》,明确核心目标与重点任务。县委依法治县办每年制定年度工作要点,细化工作安排;将普法工作纳入全县综合考核,设定科学指标与规范程序,通过定期检查、中期评估、年终考核压实责任。同时建立谁执法谁普法、以案释法等制度,为普法工作规范化开展提供制度支撑。

3.强化保障,基础支撑坚实有效。县财政足额保障普法经费,将其列入年度预算并建立动态增长机制,八五普法期间累计投入67万元,用于法治宣传活动、文化阵地建设、资料编印及业务培训等,筑牢物质与资金保障。

4.严格督查奖惩,确保工作实效。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全县十四五规划、政府年度工作计划、文明创建及平安建设考评,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通过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推动八五普法工作扎实落地。

(二)聚焦重点对象,提升全民法治素养

1.紧抓关键少数,强化领导干部法治能力。印发《关于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实施意见》,严格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领导干部法治讲座培训制度,重点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等核心内容。将法治教育纳入新任科级干部、中青年干部培训必修课,法治能力作为提拔使用重要参考。2021年以来,全县各单位理论学习中心组累计学法400余次,其中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18次、县政府常务会议学法40余次;邀请法学专家举办法治讲座20余场,培训干部1000余人次,形成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示范效应。

2.夯实未来根基,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深耕法治育苗工程,打造秋季法治宣传月、书记+4进校园等特色品牌,组织政法单位负责人化身法治导师,开展校园欺凌、网络诈骗等主题讲座120余场。实现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辅导员)配备率100%,依托禁毒教育基地、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创新沉浸式+体验式教学。八五普法以来,累计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动300余场次,通过法治课堂、模拟法庭等形式,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

3.服务市场主体,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纳入谁执法谁普法清单,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23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3000余份,解答咨询1100余人次。选聘13名律师组建企业法律服务团,举办经营管理人员法治培训班20余期,宣讲公司法、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法规。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宣传120余场次,在经济开发区设立法治护航中心,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服务,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

4.深耕乡村沃土,巩固基层法治基础。结合送法下乡助春耕”“江淮普法行等主题活动,通过普法集市”“板凳会普法等形式,开展法治宣传1800余场次,普及土地承包、婚姻家庭等法律法规。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累计培育1573名,开展村(居)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结对行动,602名村两委成员纳入其中,在矛盾调解、政策宣讲中发挥重要作用。申报学法用法示范户”87户,以典型引领提升农村群众法治素养。

(三)创新宣传形式,增强普法工作实效

1.创新互联网+普法模式。利用政务网站、微信公众号开设普法专栏,发布信息1800余条;在国家安全教育日、宪法宣传周期间,开展直播+普法活动10余场次,邀请法律专家、执法人员实时答疑,拓宽普法覆盖面与影响力。

2.深化以案释法应用。通过现场+网络组织旁听庭审44场次,2500余人次参与;发布《行政执法过程中开展实时普法的工作指引》,对9类行政执法行为作出具体普法规定,既保障执法规范,又提升普法针对性。

3.构建纠纷化解+普法融合机制。行政复议领域推行全流程普法,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提供咨询800余人次,开展普法活动200余场;人民调解领域创新调解+普法模式,全县164个村(社区)调委会累计调解纠纷7400件,成功率98%,现场普法覆盖2万人次,组建宣讲团开展巡回宣讲120余场,实现矛盾化解与法治宣传一体推进。

(四)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1.打造全域法治文化阵地集群。紧扣法治+文化+生态理念,建成48个法治文化广场、3个法治文化公园、15条法治长廊,形成全域覆盖格局。重点推进新安江法治文化带建设,设置法治文化石、故事景墙等200余处,依托阵地开展法治灯谜会等活动110余场,让法治文化活起来。

2.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三治融合为导向,累计培育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省级13个、市级90个。通过健全村规民约、完善议事机制、设立法律明白人工作室等,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治理生态。

3.构建多元化法治文化传播体系。整合资源建立法治文化产品库,涵盖图片、微视频、剪纸等多种形式,竹刻作品《最美人民守护者》、微电影《一念之差》在市级评选中获奖。持续开展法治微电影下乡,播放4000余场次,让群众在文化熏陶中接受法治教育。

4.深挖本土法治文化资源。状元+法治为核心,联动状元文化博物馆、陶行知启蒙馆等地标,构建沉浸式法治教育矩阵;组建状元县里志愿红普法志愿队,深入基层开展讲座咨询。融合红色文化,打造陶行知启蒙馆等红色法治教育基地,为平安休宁建设注入法治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