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第29场】休宁县“八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新闻发布会
时 间:2025年11月21日
地 点:县融媒体中心四楼直播间
内 容:休宁县“八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新闻发布会
发布单位:县司法局
发 布 人:县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振松
各位新闻界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感谢各位新闻界朋友对我县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为提高社会公众对此项工作的了解度和知晓率,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八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新闻发布会,向各位新闻界朋友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自“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休宁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法治宣传教育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扎实推进“八五”普法各项任务,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2023年3月,我县成功创建“安徽省第二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2024年12月,县司法局和月潭湖镇人民政府获评全省“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一)强化统筹谋划,构建普法工作新格局
1.高位统筹,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对标省市“八五”普法要求,我县成立由县委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司法局并配备专职力量,高效推进日常工作。同步组建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队伍及“法律明白人”队伍,通过定期开展法律法规解读、普法技巧、新媒体应用等业务培训,提升队伍专业素养,构建起全方位普法工作体系。
2.机制健全,责任体系严密规范。结合县域实际,编制《“八五”普法规划》及《决议》,明确核心目标与重点任务。县委依法治县办每年制定年度工作要点,细化工作安排;将普法工作纳入全县综合考核,设定科学指标与规范程序,通过定期检查、中期评估、年终考核压实责任。同时建立“谁执法谁普法”、以案释法等制度,为普法工作规范化开展提供制度支撑。
3.强化保障,基础支撑坚实有效。县财政足额保障普法经费,将其列入年度预算并建立动态增长机制,“八五”普法期间累计投入67万元,用于法治宣传活动、文化阵地建设、资料编印及业务培训等,筑牢物质与资金保障。
4.严格督查奖惩,确保工作实效。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全县“十四五”规划、政府年度工作计划、文明创建及平安建设考评,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通过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推动“八五”普法工作扎实落地。
(二)聚焦重点对象,提升全民法治素养
1.紧抓“关键少数”,强化领导干部法治能力。印发《关于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实施意见》,严格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领导干部法治讲座培训制度,重点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等核心内容。将法治教育纳入新任科级干部、中青年干部培训必修课,法治能力作为提拔使用重要参考。2021年以来,全县各单位理论学习中心组累计学法400余次,其中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18次、县政府常务会议学法40余次;邀请法学专家举办法治讲座20余场,培训干部1000余人次,形成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示范效应。
2.夯实“未来根基”,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深耕“法治育苗”工程,打造秋季法治宣传月、“书记+4长”进校园等特色品牌,组织政法单位负责人化身“法治导师”,开展校园欺凌、网络诈骗等主题讲座120余场。实现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辅导员)配备率100%,依托禁毒教育基地、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创新“沉浸式+体验式”教学。“八五”普法以来,累计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动300余场次,通过法治课堂、模拟法庭等形式,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
3.服务“市场主体”,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纳入“谁执法谁普法”清单,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23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3000余份,解答咨询1100余人次。选聘13名律师组建企业法律服务团,举办经营管理人员法治培训班20余期,宣讲公司法、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法规。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宣传120余场次,在经济开发区设立法治护航中心,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服务,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
4.深耕“乡村沃土”,巩固基层法治基础。结合“送法下乡助春耕”“江淮普法行”等主题活动,通过“普法集市”“板凳会普法”等形式,开展法治宣传1800余场次,普及土地承包、婚姻家庭等法律法规。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累计培育1573名,开展“村(居)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结对行动,602名村“两委”成员纳入其中,在矛盾调解、政策宣讲中发挥重要作用。申报“学法用法示范户”87户,以典型引领提升农村群众法治素养。
(三)创新宣传形式,增强普法工作实效
1.创新“互联网+普法”模式。利用政务网站、微信公众号开设普法专栏,发布信息1800余条;在国家安全教育日、宪法宣传周期间,开展“直播+普法”活动10余场次,邀请法律专家、执法人员实时答疑,拓宽普法覆盖面与影响力。
2.深化以案释法应用。通过“现场+网络”组织旁听庭审44场次,2500余人次参与;发布《行政执法过程中开展实时普法的工作指引》,对9类行政执法行为作出具体普法规定,既保障执法规范,又提升普法针对性。
3.构建“纠纷化解+普法”融合机制。行政复议领域推行“全流程普法”,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提供咨询800余人次,开展普法活动200余场;人民调解领域创新“调解+普法”模式,全县164个村(社区)调委会累计调解纠纷7400件,成功率98%,现场普法覆盖2万人次,组建宣讲团开展巡回宣讲120余场,实现矛盾化解与法治宣传一体推进。
(四)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1.打造全域法治文化阵地集群。紧扣“法治+文化+生态”理念,建成48个法治文化广场、3个法治文化公园、15条法治长廊,形成全域覆盖格局。重点推进新安江法治文化带建设,设置法治文化石、故事景墙等200余处,依托阵地开展“法治灯谜会”等活动110余场,让法治文化活起来。
2.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以“三治融合”为导向,累计培育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省级13个、市级90个。通过健全村规民约、完善议事机制、设立“法律明白人”工作室等,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治理生态。
3.构建多元化法治文化传播体系。整合资源建立法治文化产品库,涵盖图片、微视频、剪纸等多种形式,竹刻作品《最美人民守护者》、微电影《一念之差》在市级评选中获奖。持续开展“法治微电影下乡”,播放4000余场次,让群众在文化熏陶中接受法治教育。
4.深挖本土法治文化资源。以“状元+法治”为核心,联动状元文化博物馆、陶行知启蒙馆等地标,构建沉浸式法治教育矩阵;组建“状元县里志愿红”普法志愿队,深入基层开展讲座咨询。融合红色文化,打造陶行知启蒙馆等红色法治教育基地,为平安休宁建设注入法治动力。
皖公网安备 34102202000191号
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