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宁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休宁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齐云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休宁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县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休宁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县委、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0年5月26日
休宁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
为积极稳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意见》(皖政办〔2019〕15号)和安徽省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全覆盖的通知》(皖医改秘函〔2020〕4号)精神, 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卫生健康大会精神, 加快推进健康休宁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保障人民健康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切实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深度整合县域医疗服务资源,有效融合公共卫生资源,促进县乡一体、乡村一体管理,进一步密切医共体利益共享责任共担机制、高效运行管理机制,促进县域医共体向紧密型过渡和发展,重构和升级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医疗卫生服务上下贯通,医疗和预防有效融合,整体提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能,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二、工作目标
完成全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框架建设,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和责权一致的引导机制趋于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基本建立,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履约质量进一步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力争到2020年底,县域内就诊率较上年提升10个百分点,县域内基层就诊率达到65%左右。
三、建设内容
由休宁县总医院(中医医院)牵头,按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两包三单六贯通”的建设路径,从资金打包、清单管理、服务群众三个方面,落实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促进医疗资源共享、服务能力共同提升。
休宁县总医院(中医医院)与海阳镇、齐云山镇、万安镇、五城镇、东临溪镇、蓝田镇、溪口镇、流口镇、汪村镇、商山镇、山斗乡、岭南乡、榆村乡、源芳乡、龙田乡、璜尖乡、白际乡、渭桥乡、陈霞乡、板桥乡、鹤城乡21所乡镇(中心)卫生院组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乡镇卫生院增挂“休宁县总医院+乡镇名+分院”牌子。
(一)密切利益共享机制。打包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基金和基 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建立紧密型利益纽带。
1.医保基金打包。县医保局将基本医保基金按医共体人头总额预付,按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当年筹资总额扣除增量基金风险金
(与上一年相比筹资增量10%)和大病保险基金进行预算,将95% 的部分作为医共体按人头总额预算基金,交由医共体包干使用。执行全市统一城乡居民医保补偿标准。预付医共体资金包干使用,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结余资金由医共体成员单位合理分配、自主使用,分配份额与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挂钩。(责任单位:县医保局、县财政局、县卫生健康委)
2.基本公共卫生资金打包。县卫生健康委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按医共体人头总额预算,及时足额拨付医共体,交由医共体统筹用于医防融合工作。强化疾病防控,购买服务,考核结算,量质并重,医防融合,做实健康管理,促使医保基金支出减少。(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委、县财政局)
(二)密切管理运行机制。建立政府办医责任、内部运营管理、外部治理综合监管三个清单,实行清单制管理,厘清责任边界,明晰运行关系。
1.建立政府办医责任清单。按照政府办医的领导责任和保障责任,建立办医清单。清单明确政府对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规划、发展、建设、补助、债务化解等内容。(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卫生健康委)
2.建立医共体内部运行管理清单。充分发挥休宁县总医院(中医医院)“龙头”作用,健全医共体内部管理体系。乡镇卫生院实行“事业一类保障、二类绩效管理”;医共体成员单位在投入渠道、资产属性和职工身份三个不变前提下,实现医共体内部运行管理“三统一”:人财物等资源三要素统一调配、医疗医保医药等业务统一管理、信息系统统一运行维护。医共体各成员单位建立严格转诊病种目录,促进能力提升与分级诊疗,构建有序就医新格局。医共体内按照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强化分工协作,分级收治,统一运营管理,建立防病就医新秩序。(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医保局、县财政局、县卫生健康委)
3.建立外部治理综合监管清单。按照政府对医疗机构的管理 责任和监督责任,加强行风建设,建立综合监管清单,厘清监管内容、监管要素、监管流程等,完善外部治理体系。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委、县医保局、县财政局)
(三)密切服务贯通机制。围绕乡镇居民看病就医问题,在专家资源下沉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药品供应保障、医保补偿、双向转诊、优化公共卫生服务等六个方面实现上下贯通,有效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1.专家资源上下贯通。促进县乡医务人员双向流动顺畅,县管乡用,实现乡镇居民在乡镇卫生院可以享受到县级医疗专家服 务。(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委)
2.医疗技术上下贯通。统一医疗服务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推进服务同质化,保障乡镇居民在乡镇卫生院能看得好病,解决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I、II类手术等问题。(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委)
3.药品保障上下贯通。休宁县总医院(中医医院)全面建立医共体中心药房,医共体内所有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统一药品采购供应、药款支付和药事服务,保障乡镇卫生院药品有效供应和合理使用。(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委、县医保局、县市场监管局)
4.补偿政策上下贯通。落实医保补偿政策,按照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要求,执行在不同医疗机构就诊起付线标准和补偿比例,支持分级诊疗,保障乡镇居民在乡镇卫生院享受到更高水平的医保补偿标准。(责任单位:县医保局、县卫生健康委)
5.双向转诊上下贯通。畅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将需要转诊的疾病患者,及时上转县总医院,安排专人跟踪负责。疾病康复期,顺畅下转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康复治疗。(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委)
6.公卫服务上下贯通。融合疾控和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资源, 实现医防融合,让乡镇居民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享受到优质 的妇幼保健、慢病管理、计划免疫等公共卫生服务。(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委)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20年4月-5月)。测算各乡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按人头总额预付管理和基本公卫服务经费按人头总额预付管理经费,制定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施方案,研讨并制定各项配套政策和相关制度。休宁县总医院(中医医院)制定紧密县域医共体组建方案及配套制度,向县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报备。县卫生健康委、县财政局牵头完成乡镇卫生院资产、财务管理交接。
第二阶段:启动阶段(2020年6月-7月)。完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组建,组织召开全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组建大会。7月份开始按季度核拨城乡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干资金,9月份开展督查评估,召开工作推进会。
第三阶段:实施阶段(2020年7月-12月)。按照方案要求开展医共体试运行,不断规范推进。
第四阶段:迎评阶段(2020年8月-12月)。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运行情况进行督导评估,完善各项配套政策和工作制度,迎接上级考评。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承担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的主体责任,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由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县卫健、财政、医保等部门负责具体落实,按照“两包三单六贯通”规定要求,确保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二)强化部门保障。各责任单位要严格对照职责分工,全力支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县医保局要将医保资金实行按人头总额预付,每季度前10个工作日内及时足额预拨到位。县财政局要会同县卫生健康委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及时足额拨付,由医共体统筹用于医防融合工作。县卫生健康委负责统筹指导实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县发改委、县财政局等部门要积极支持县域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能力建设。县委编办、县人社局等部门负责落实编制人事薪酬制度等改革事项。宣传部门要积极营造有利于深化改革、有利于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社会氛围。
(三)强化工作推进。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定期调度,跟踪督责;各成员单位对照任务要求,分片包干,对账销号,确保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