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152034/202501-00021 信息分类: 规划计划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发文日期:
发布机构: 休宁县教育局 发布日期: 2025-01-06
生效日期: 有效 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 词:
内容概述: 性: 有效

休宁县教育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安排

作者:休宁县教育局 发布时间:2025-01-06 10:13 信息来源:休宁县教育局 阅读次数: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教育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建设教育强县为奋斗目标,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全县教育事业健康、和谐、持续发展。

一、2024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坚持党建引领,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一是扎实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工作。严格落实“三重一大”事项会议集体研究决策制度,申请增设29个党支部专职副书记人员编制并配备到位,全县纳入实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工作的33所学校,已完成31所,完成率为93.9%。二是坚持理论武装头脑。贯彻落实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集中开展学习10次,研讨4次,常态化开展教育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三是把好党员入口关。2024年教育系统发展党员8个,按期转正13个。四是全面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经常性开展廉政谈话,积极打造“党建红引领建设勤廉校”党建品牌,建设廉洁文化宣传栏43个、廉洁文化长廊24条、班级勤廉角584个。开展好开学普法第一课、国旗下讲话、廉洁书画展、廉洁故事会、经典诵读等廉洁教育活动。

(二)坚持教育改革,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一是持续做好双创工作。县局统一谋划部署,成立6个工作专班,落实班子成员分片包保和月工作提示制度,加强创建工作指导。积极构建“一校一品”办学新格局,开展戏曲进校园、经典诵读、书画赛、艺术节、体育比赛等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截至目前,全县各校一校一品创建方案均已上报审定,计划在12月开展学校品牌创建成果展示赛。二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落实。严格落实思政课程标准,保障育人效果,对380多名思政教师、少先队辅导员开展思政集中培训,2024年我县获优秀思政教师称号市级3人、县级4人,获思政精品课市级1节、县级6节,开展“新时代好少年”评选活动,47名学生通过学校推荐参与评选。坚持五育并举落实五大行动,完善石屋坑、六股尖等校外教育实践场所建设,培养学生爱国爱家情感。三是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成效显著。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中专分校在徽匠学校正式挂牌,并于今年秋季开始招生,在市级技能大赛中,徽匠学校斩获2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一等奖选手将代表黄山市参加省赛。四是2024年高考再创佳绩,休宁中学朱美卉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物理方向吴宁凯同学获黄山市第一名,袁永杰同学获黄山市体育专业第一名,全校特控线(一本)达线率达58.8%;海阳中学311名考生参加普通高考,本科达线率达51.5%,特控线达线率达10.3%。本科达线人数休中、海中分别超市定指标123人和103人,中考海阳二中、临溪中学各有一名考生并列全市第三。五是教育开放交流开拓新局面。全力开启“教育365共富协作区”合作行动,不断选派骨干教师赴上海、临安、开化等地观摩学习,开展交流活动52余次,参训教师达670多人次,助力学校教育理念更新,管理水平提高。

(三)坚持立德赋能,教师队伍不断优化。一是落实教师补充长效机制,今年来补充中小学教师52人,教师年龄结构和学科结构得到优化,各类学校教师不足问题有效缓解。二是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开展,“学陶师陶研陶做陶”主题教育持续推进,表彰县级优秀教师、班主任等61人,获评市级名教师2人、名班主任1人、名督学1人,第二届休宁县“新状元之星”3人,休宁中学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做到榜样激励,示范引领。三是细化资源管理,持续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截至目前,累计交流轮岗骨干教师18人次、校长(副校长)13人次。

(四)坚持项目推进,教育基础进一步夯实。一是长效机制项目稳步推进。2024年长效机制项目共24个,总资金906万元,现已全部完成招投标工作,施工队伍陆续入场施工,截至目已完成22个项目的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二是能力提升项目。2024年能力提升项目19个,总资金612万元,其中班班通、课桌椅、理化生实验仪器、央管虚拟系统、网络阅卷系统、悬浮地板及厨房设备等采购项目已完成。另外,新建海阳第四小学项目8月份已进场施工,目前各单体基础施工正有序进行。

(五)坚持精准施策,教育民生进一步落实。一是学生资助工作全面落实。截至目前,已资助学生4521人次,发放资助资金238.20125万元,完成全年学生资助民生任务进度的98.89%,所有学段春季政府资助已全面完成。二是助学贷款工作持续推进。截至目前,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助学贷款本年度回收合同26笔,回收本息合计17.2334万元,同时已完成2024年度助学贷款高中预申请工作。三是乡村振兴工作稳步推进。按照“四不摘”和“双包”工作的要求,教育局继续联系帮扶渭桥乡渭桥村。科学制度了2024年渭桥村帮扶工作计划,并积极配合渭桥村开展各项工作。

(六)坚持特色发展,信息化建设亮点纷呈。一是智慧课堂常态化开展教学,我县47所中小学,计划学科数3门,实际开课学科平均数4.1节,学科达标率135.6%,计划开课时数114节,平均课时数131.4节,课时达标率115.3%。开课学科和开课课时均超过省定标准。二是促进教师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2024年来共开展智慧课堂教学应用、“央广虚拟实验”教学等活动10余次,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水平。三是以赛促学,为进一步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比赛活动4次,其中海阳二中学生洪一然作品《AI赋能 慎思明辨》数字创作类微视频已入选国赛。

(七)坚持底线思维,校园安全进一步巩固。一是开展校园消防安全隐患专项整治。联合县消防大队等部门开展专项督查,督导整治隐患共计300余条,现已全部完成整改。二是加强学校应急能力。强化学校封闭管理,组织150余名学校安保人员开展暑期“最小应急单元”演练培训,学校“三防建设”提质增效。三是不断强化食品安全工作。完善学校食品安全领域市县乡镇领导包保学校食堂制度和法人、食品安全总监、管理员三级责任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中小学、幼儿园集中用餐陪餐制度,鼓励家长参与监督。四是强化防溺水安全教育。落实防溺水“1530”安全教育提醒制度,召开主题班会、家长会160场次,按计划开展暑期线上线下全覆盖家访,着重提升留守儿童、困难家庭、单亲家庭子女等特殊群体的防溺水安全意识,对1254名重点对象落实包保责任。

二、2025年工作安排

2024年各项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在2025年工作中,我局将继续围绕“补短板、求突破、创品牌”的工作思路,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提升教育治理能力,促进各级各类教育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

(一)抓党建、促发展,筑牢教育系统战斗堡垒。一是完善中小学党建工作管理体制,全面提升党组织建设水平。二是加强党员干部日常教育管理,强化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和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三是持续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工作。对党支部建设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实现党支部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四是推进廉洁文化进校园,全面推进“党建红引领建设勤廉校”党建品牌建设,制定“1+7”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和工作安排表,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按时序压茬推进。五是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完善党建工作制度体系,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党建工作有章可循、规范运行。严格执行制度,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制度落实到位。压实党建工作责任,落实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加强党建工作督导考核,将党建工作纳入学校绩效考核重要内容,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抓改革、促创新,推动双创工作走深走实。一是科学制定城区小学学区划分及师生分流方案,消除“大校额”和非标准班级。二是深化集团化办学,持续实施强弱校帮扶工程、教师青蓝结对工程、教师技能提升工程。三是常态化开展推门听课、教学常规检查,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缩小城乡办学差距,实现教育质量优质均衡。四是抓实德育铸魂行动、智育提质行动、体魄强健行动、美育熏陶行动、劳动促进行动,开展各类丰富多彩学生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五是创建特色学校、树立特色品牌、打造特色亮点,逐步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教育格局,促进学校办学综合实力提升。六是进一步巩固校家社教育合力,以建设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试点为契机,开展家教指导、培育家风家教、探索协同育人模式,共建立体家教格局,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七是建设城乡教育共同体,以县中心园为示范引领,加大对口帮扶力度,对农村园的课程教学进行培训和示范,提升农村幼儿园保教质量。八是优化教师配置机制,强化园内各类人员业务培训,通过转岗、招聘、外聘等形式增强学前教育“两教一保”保障力度。

(三)抓教研、促教学,助推教育均衡有序。一是继续开展推门听课活动,对教师的备课水平、专业能力、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教学效果进行检查评估,调动教师教学研究积极性,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执教水准。二是强化课题研究,增强教师课题意识,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课题,让教研成为所有教师的自觉行动。三是开展初中生物、数学、物理学科送教下乡活动,促进城乡间教育资源的互通共享。四是积极备战中高考,持续关注高、中考政策动向,及时调整高、中考复习策略,学习其他学校和地区的经验,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开展专题教研活动。

(四)抓队伍、促提升,夯实教育发展人才支撑。一是做好师资补充和交流工作,根据师资现有情况,分别制定上报中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和其他事业单位用人计划,按照规定进行公招、入编、聘任,配齐配强义务教育师资力量。二是常态化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学陶师陶研陶做陶”主题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考评机制,严格执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三是做好推优评先工作,完善评选机制,积极向上推荐优秀,县级表彰一批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先进教育工作者等。四是继续深化“县管校聘”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做好汊口初中教师分流工作,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

(五)抓保障、促公平,提升学生资助精准化水平。依托大数据等学生资助信息化手段,开展部门间数据共享,提高系统数据质量,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加强学生资助队伍建设,多形式开展业务培训,完善教育系统内部学生资助工作分工协作机制。加强资助政策宣传和资助育人,完善“助困”和“育人”融合体系,推进学生资助由保障型向发展型深化。

(六)抓项目、促内涵,陆续改善教育办学质量。一是加快城区海阳四小建设及改扩建公办园工作推进力度,科学制定城区小学学区划分及师生分流方案,消除“大校额”和非标准班级。二是有序推进城乡学校功能室和运动场地建设,分期分批改造功能室,配备仪器和设施设备,扩展运动场地建设。三是教育储备项目的谋划工作,明确方向,进一步增强高质量谋划项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类项目、超长期国债支持类项目和专项债支持类项目,最大限度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四是加强项目资料管理,

(七)抓安全、促管理,持续提升学校育人环境。一是继续做好防溺水安全工作。推动各乡镇重点时段、重点水域巡查巡护制度走深走实、重点对象包保落实落细。落实“1530”安全教育制度,加强对学生和家长的安全警示宣传教育,全面提升师生和家长防溺水安全意识。二是提升校园“三防”建设和学校食堂软硬件建设水平,强化校园封闭式管理,发挥“视频监控”、“明厨亮灶”+互联网项目建设作用。三是抓实学校消防安全工作,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拆窗破网”行动,联合开展各类安全隐患排查,采取通报、约谈、挂牌督办等形式,促进整治效果,确保问题整改“见底清零”。四是加强对校园及周边环境排查整治。定期组织人员对校园及周边环境进行排查,重点摸排学生是否携带、周边摊点是否出售危险玩具和用品,一经发现及时收缴和报告相关部门进行处理,营造健康安全的校园周边治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