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休宁经济开发区对标学习浙江开化经济开发区工作方案
一、开化经开区基本情况
开化经开区成立于2001年,2006年4月确定为省级工业园区,2020年11月整合提升为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用地面积16.21平方公里。2023年1月获批2022年度浙江省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试点单位,绿色硅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园列入创建省级高新区名单。主要发展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大健康、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轻工机械等产业。至2023年底,园区内有企业200家,其中规上企业73家,产值超亿元企业18家、主板上市公司1家、“隐形冠军”企业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5家,省市县三级认定小微企业园2个。2023年,规上工业总产值136.65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9.83%。
二、对标理由
1.地理相近。在地理位置上,休宁县与开化县为省际毗邻地区,均为山区型区县,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两地距离相近,境内有高速1条(G3京台高速),路程100公里,车程70分钟,国道1条(G205国道)。
2.条件相似。在基本条件上,两地园区的规划面积和综合容积率基本相似。2023年开化经开区规划面积16.2平方公里,休宁经开区10平方公里;综合容积率开化经开区1.0,休宁经开区1.02。
3.基础相似。在发展基础上,两地园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每年招引项目数量基本相当。2023年开化经开区高企35家,休宁经开区27家;全年落地亿元以上项目开化经开区12个,休宁经开区10个。
4.指标相近。在经济指标上,两地园区的税收收入和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基本处于同一量级。2023年开化经开区税收8.83亿元,休宁经开区5亿元;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开化经开区20万元/亩,休宁经开区23.7万元/亩。
三、对标学习目标及工作重点
全面对标学习开化经开区在思想观念、综合发展、产业集聚、创新平台、营商环境方面,在“百亿园区”“双百工程”上狠抓落实,力争各项指标两年有起色、五年有提升。
(一)在思想观念上寻求突破。学习借鉴开化经开区大胆创新、苦干实干的干事精气神,着力在提升干部队伍建设上下功夫。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双向学习对接机制,开展常态化教育培训,选派干部考察学习并签订全面合作协议。聚焦“五大”要求,聚力“六破六立”,持续深化“1+7”专项整治行动,深入开展“对标开化经开区、把不能变怎么能”等解放思想大讨论,真正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体现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上,落实到每个具体行动、每项具体工作上,以更高标准推动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让思想活起来、观念新起来、要求严起来、发展快起来,以思想观念之变带动“休宁经开区之变”。
(二)在综合发展上寻求突破。学习借鉴开化经开区争先进位的奋进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举措,进一步调整优化经开区总体发展规划,编制燕窝园区成片开发方案,推动“一区多园”协同发展。通过横向对比两个开发区,休宁经开区在综合指标、经济发展方面,税收、固投、规上工业总产值、主导产业集聚度上相对开化经开区相差较大。针对短板弱项,将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上,持续推进“百家规上、百亿产值”培育工程,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家,制造业投资增长10%。重点聚焦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总产值以及税收收入等目标任务,扎实开展重点项目建设攻坚、开发区提质扩量增效攻坚以及土地集约利用攻坚等专项行动,确保2024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8亿元,培育“四上企业”15家以上,实现“四上企业”经营性收入70亿元、税收6亿元以上。(责任单位:休宁经开区管委会、县科技商务经济信息化局)
分类 |
序号 |
具体指标 |
开化经开区2023年实绩 |
休宁经开区2023年实绩 |
休宁经开区2024年目标 |
休宁经开区2025年目标 |
综合 指标 |
1 |
规划面积(平方公里) |
16.2 |
10 |
11.2 |
12 |
2 |
税收收入(亿元) |
8.83 |
5 |
6 |
7 |
|
3 |
规上工业亩均税收(万元/亩) |
20 |
23.7 |
28 |
33.2 |
|
4 |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
20.47 |
6.57 |
8 |
10 |
|
5 |
综合容积率 |
1.0 |
1.02 |
1.1 |
1.2 |
|
经济 发展 |
6 |
全年落地亿元以上项目(个) |
12 |
10 |
11 |
12 |
7 |
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个) |
73 |
48 |
63 |
78 |
|
分类 |
序号 |
具体指标 |
开化经开区2023年实绩 |
休宁经开区2023年实绩 |
休宁经开区2024年目标 |
休宁经开区2025年目标 |
经济 发展 |
8 |
规上工业总产值(亿元) |
136.65 |
50.6 |
58 |
70.6 |
9 |
工业增加值增长率(%) |
-10.93 |
1.1 |
2.2 |
4 |
|
10 |
规上工业增加值(亿元) |
23.21 |
9.15 |
10 |
12 |
|
11 |
主导产业集聚度(%) |
70 |
35 |
45 |
50 |
|
科技 创新 |
12 |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个) |
35 |
27 |
33 |
40 |
13 |
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增长率(%) |
-13.1 |
-2.2 |
1 |
4 |
|
14 |
专利授权量(个) |
263 |
180 |
195 |
210 |
表1:休宁经开区对标学习开化经开区基础指标一览表
(三)在产业集聚上寻求突破。学习借鉴开化经开区发挥“链主型”企业带动作用,着力在产业扩能提质上下功夫。重点围绕汽车配件、绿色食品两大产业强链补链,汽车零配件聚焦SMT贴片、机加工以及表面处理等方向,绿色食品聚焦徽菜预制菜等方向加大项目招引力度,力争全年招引落地项目30个以上,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个以上,汽车零配件产业10个以上。以提升昌辉股份、奥特斯电气本地配套为抓手,制定本地配套率上台阶专项奖补政策、奖励龙头企业以商招商以及扩大本地企业市场份额等方式,实现本地配套率45%以上。制定汽车零部件产业扶持政策,支持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扩能提质,新增汽车整车企业一级供应商2家。(责任单位:县投资促进局、休宁经开区管委会、县科技商务经济信息化局、县汽车办)
序号 |
考核指标 |
年度 |
权重 |
目标 任务 |
完成 情况 |
同比 增长 |
完成率 |
备注 |
1 |
主导产业集聚度*(%) |
2024 |
5分 |
35.00 |
45 |
26.09% |
128.57% |
预测数 |
2 |
2025 |
37.00 |
50 |
11.11% |
135.14% |
预测数 |
表2:主导产业集聚度完成情况及预测
(四)在创新平台上寻求突破。学习借鉴开化经开区大力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经验做法,着力在企业培育上下功夫。坚持创新驱动,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家、战新企业1家。优化科技创新平台布局,发挥合肥工业大学(休宁)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作用,深化与安徽工业大学等高校产学研合作,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实现规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实施技改项目20个,技改投资增长15%。开展数字赋能行动,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建成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4家。(责任单位:休宁经开区管委会、县科技商务经济信息化局)
(五)在民营经济发展上寻求突破。学习借鉴开化经开区“企呼我应”闭环工作机制、“接诉即办”做法,着力在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上下功夫。依托“企业直通车”大走访活动,严格落实县领导轮流坐班接待企业制度,积极主动靠前服务。立足企业服务中心,深化开发区赋权事项承接工作,推进并联审批、网上办理、容缺审批、告知承诺制等模式创新,提高审批效率,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园区。完善干部包保项目管理办法,强化“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名干部、一抓到底”的“四个一”服务举措,进一步创新项目推进机制,着力解决项目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企业、项目工地摸排贷款融资、招工用工以及政策扶持等方面问题,坚持“一场一单、三日首报、一周一更新、一月一汇总”,通过解剖“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转变。(责任单位:县政府办公室(县营商环境办)、休宁经开区管委会)
(六)在“引育留才”上寻求突破。学习借鉴开化经开区建立县领导联系高校制度,着力在人才引进培育上下功夫。围绕“引育用留”优化升级人才政策,以“人才引擎”激活产业发展新动力。借助合肥工业大学(休宁)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各类平台,积极组织“海聚英才·揭榜挂帅”,以“项目+人才”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实施第三批引导资金项目2个以上。落实“新状元英才”计划,深化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交流合作,建设产教融合基地,用好政聘企用等模式,“柔性”引进高校人才。加强人才自主培养,鼓励企业在职员工参加学历或技能提升,扩大企业自主认定人才范围。鼓励东安、三佳谊华等企业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建设“人才飞地”。(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人才办)、休宁经开区管委会)
四、措施保障
(一)提高政治站位。休宁经开区、县直相关部门要把“学开化、赶开化”作为首要政治责任,作为实现休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让各类要素活力竞相迸发。
(二)强化督导检查。细化各项内容,把阶段性目标分解到月,倒逼年度工作任务完成。加强实地考察,明确学习举措和达成目标,建立完善通报机制,及时推广好经验好做法,确保取得实质性成果。
(三)形成长效机制。把“学开化、赶开化”当作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形成对标先进地区长效机制,通过参观考察、经验交流、定期总结等方式将对标活动常态化,将目标落到实处、工作抓出成效。
五、政策咨询
(如对《安徽休宁经济开发区对标学习浙江开化经济开发区工作方案》再有不解之处,可咨询休宁经开区管委会,咨询电话:0559-7517266,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2:00,下午14:30-17:30。)
休宁经开区对标学习开化经开区任务举措清单
对标学习内容 |
开化经开区 先进经验 |
具体任务举措 |
责任单位 |
综合发展 |
1.突出领军企业带动作用,实施“凤凰行动”“雏鹰”梯度培育计划。 2.做大做长卡牌产业链条,打破“几家企业就是一个产业”的困境。 |
1.依托昌辉、奥特斯等龙头企业,实施首位产业提升培育行动。 2.做大做强汽车零配件产业集群,力争年内培育瀚蓝灵、麦迪斯以及飞发传动等7家汽配企业入规。 |
休宁经开区管委会 县科技商务经济信息化局 |
产业集聚 |
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大健康、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轻工机械等五大产业,并按照“五链”融合的思路,聚焦有机硅、糖醇(无糖饮料)、光伏半导体、卡牌“2+2”产业链,发挥“链主型”企业带动作用,持续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形成产业集群。 |
1.重点围绕汽车配件、绿色食品两大产业强链补链,汽车零配件聚焦SMT贴片、机加工以及表面处理等方向、绿色食品聚焦徽菜预制菜等方向加大项目招引力度,力争全年招引落地项目30个以上,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个以上,汽车零配件产业10个以上。 2.制定本地配套率上台阶专项奖补政策、奖励龙头企业以商招商以及扩大本地企业市场份额等方式,实现本地配套率45%以上。3.制定汽车零部件产业扶持政策,支持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扩能提质,新增汽车整车企业一级供应商2家。 |
县投资促进局 休宁经开区管委会 县科技商务经济信息化局 县汽车办 |
对标学习内容 |
开化经开区 先进经验 |
具体任务举措 |
责任单位 |
创新平台 |
1.省级高新技术园区列入创建,创成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65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22.1%。 2.入选省科技特派团试点县,阿里巴巴共富特派员进驻开化。 |
1.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家、战新企业1家。 2.实现规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实施技改项目20个,技改投资增长15%。 3.开展数字赋能行动,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建成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4家。 |
休宁经开区管委会 县科技商务经济信息化局 |
民营经济发展 |
1.承接“企呼我应”闭环工作机制,迭代推广“政企通”平台。 2.跨部门协同,多层联动,高效破解企业难题。 3.制定“五最”“五心”营商环境20条举措,启动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试点建设,创成省级示范便民服务中心,5个案例入选省《竞跑者》。 |
1.立足企业服务中心,深化开发区赋权事项承接工作,推进并联审批、网上办理、容缺审批、告知承诺制等模式创新,提高审批效率,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园区。 2.完善干部包保项目管理办法,强化“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名干部、一抓到底”的“四个一”服务举措,进一步创新项目推进机制,着力解决项目存在的突出问题。 3.坚持“一场一单、三日首报、一周一更新、一月一汇总”,通过解剖“一个问题”解决“一类问题”。 |
县政府办公室(县营商环境办) 休宁经开区管委会 |
对标学习内容 |
开化经开区 先进经验 |
具体任务举措 |
责任单位 |
引育留才 |
1.建立县领导联系高校制度,与省农科院、浙江农林大学深度合作,共建产业研究院,引入青年博士7名。 2.组建技术创新联盟,与“浙大衢州两院”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全方位、多层次培育招引产业技术人才。 |
1.积极组织“海聚英才·揭榜挂帅”,以“项目+人才”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实施第三批引导资金项目2个以上。 2.落实“新状元英才”计划,深化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交流合作,建设产教融合基地,用好政聘企用等模式,“柔性”引进高校人才。 3.加强人才自主培养,鼓励企业在职员工参加学历或技能提升,扩大企业自主认定人才范围。 4.鼓励东安、三佳谊华等企业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建设“人才飞地”。 |
县委组织部(县人才办) 休宁经开区管委会 |
2024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