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负责同志解读】《休宁县“招商选资、招新引优”攻坚行动方案》
一、起草背景和依据
深入贯彻安徽省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和市县有关会议精神,推动招商引资工作高质量发展,我局牵头制定《行动方案(审议稿)》,力争通过攻坚行动,聚焦主导产业,关注新兴产业,招引一批优质项目,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经征求县司法局、县市场监管局意见,《行动方案》属于工作方案,不需要进行合法性审查和公平竞争审查。
二、起草过程
1月底,按照县委工作要求,我局牵头起草了《行动方案(初稿)》,于2月6日提交局党组会讨论通过。2月10日,县政府负责同志召开会商会,对方案3处进行完善。2月13日,县政府负责同志召开专题会,会上征求意见8条,吸收6条。2月14日,经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按照会议要求再次修改。2月20日,经县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形成《行动方案》。
三、目标任务
2025年新签项目不少于60个(其中亿元项目23个以上),主导产业项目占比不低于60%,到位资金增长12%。其中汽配(高端装备)产业招商专班招引项目不少于10个、文旅康养专班不少于5个、绿色食品专班不少于5个、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专班不少于5个。
四、工作举措
一是构建高规格招商体系。通过顶格推进机制,明确副县级以上领导每月外出招商不少于1次,产业招商专班包保联系县领导每月不少于2次,以此强化重大项目对接;开展高规格招商业务培训,邀请专家学者授课,助力招商人员提升专业素养;加大人才招引培育力度,计划引进30名高层次人才、培育200名以上高技能人才,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人力保障,多维度协同提升招商引资工作质效。
二是突出产业链招商。以黄山市与奇瑞合作协议为契机,充分发挥昌辉、奥特斯等链主企业带动优势,定向招引上下游配套企业。通过整合企业资源开展以商招商,实现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同时,完善基金落地项目退出机制,发挥智能制造产业基金、黄山国混新能智车创业投资基金撬动作用,力争引育汽车零部件企业8家以上,全年招引汽车零部件等产业链项目不少于25个,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
三是加快建立招商根据地。旨在强化精准招商、提升招商效能。通过梳理乡贤、商协会资源库,扩大招商“朋友圈”,推动各乡镇每月至少上报2条招商线索,充分挖掘潜在项目资源,拓宽招商信息渠道。依据汽车制造业等产业招商图谱,精准锁定重点招商目标城市,发展城市合伙人,实现招商对象、区域的精准定位,增强招商针对性。组建由县领导、产业招商专班及县直部门负责人构成的专业招商队伍,发挥其“前沿哨所”功能,深入目标城市群,常态化开展“敲门招商”,主动对接企业,促进招商工作高效推进,提升项目落地成功率。
四是完善项目激励机制。通过及时优化整合惠企政策,改变以往单纯注重项目引进的“招商”模式,转向更强调企业长期发展的“养商”模式,为企业提供更持续、更优质的政策服务。尤其对科技型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将政策资源向创新领域倾斜,旨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速产业升级,以政策杠杆撬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休宁县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可持续增长。
五是强化签约项目服务。建立重点项目全流程服务清单,通过“1名县领导+ 1个专班+ 1名专员”的联动服务体系,实现领导统筹协调、专班协同推进、专员精准落实,为招商项目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专属服务。同时,实行月度进展汇总机制,以“清单 + 表格”的可视化形式向县政府提交项目调度材料,及时解决项目落地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
五、工作进展
今年一季度,我县新签项目14个,协议投资额12.41亿元,到位内资15.47亿元,占年目标的25.78%。高位推动。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调度,分管县领导全程参与。今年一季度,副县级以上领导赴沪苏浙地区及其他重点城市外出招商9次,拜访企业33家。各招商责任主体外出开展招商活动52次,敲门拜访企业87家。高频对接。春节期间会同乡镇拜访返乡乡贤,接洽企业17家,发放慰问短信280余条。进一步梳理休宁籍旅外人才122人,初步排定73名重点走访目标人群。紧抓项目。今年一季度,挖掘招商线索43条,梳理在谈项目6个,召开预审会1次,预审项目4个,通过2个,新签康纳特汽车零部件等项目14个。
下一步,我局将以“招商选资、招新引优”攻坚行动为抓手,持续强化协同联动,持续拧紧责任链条,持续做优要素保障,聚焦我县以汽车零部件为首的主导产业,力争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广的优质项目,为我县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劲动能。
六、政策咨询方式
如有对《休宁县“招商选资、招新引优”攻坚行动方案》不理解之处,可咨询休宁县投资促进局综合办公室,咨询电话:0559-7517366,联系人:黄爱萍(工作日8:00-12:00,14:3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