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白际乡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的通知
各村委会、乡直各有关部门:
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同意,现将《白际乡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白际乡人民政府
2025年5月29日
一 总则
1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全面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依法高效有序做好水旱灾害突发事件防范与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助推全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证。
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和《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安徽省抗旱条例》《安徽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黄山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黄山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休宁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
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乡行政区域内突发性水旱灾害的防范和处置。
4 工作原则
防汛抗旱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实行乡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坚持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属地为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依法防控、科学调度、防汛抗旱统筹,全民参与、军地协同、平战结合的原则。
二 基本情况
1 乡镇概况
(1)自然地理
白际乡地处休宁县东南边陲,位于东经118°21'~118°26',北纬29°30'~29°45'之间,东与黄山市歙县狮石乡链接,南与浙江中洲镇毗邻,西连本县璜尖乡和源芳乡,北接本县榆村乡,距黄山市50公里,与千岛湖相距35公里,全乡位于海拔800米以上的天目山脉延伸部分的白际山脉群峰之中,是休宁县最边远的山区乡。
全乡辖白际、项山、结竹营村三个行政村共11个村民小组。户籍总人口2069人,常住人口513人。全乡土地面积39.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50亩,林地面积56474亩,竹林7990亩,茶园2500亩。
(2)河流水系
白际乡有河流2条,水库0座,当家塘1口,其中乡级河流2条,分别为是新安江遂河水系(白际支流),流域里程15公里;另有一条营川河流域穿越大坪、结竹营,全长5公里。河流比降不大,平均宽度为6~7米。
(3)历史灾害
无
(4)防洪工程
无
(5)监测预警站点
无。
2 风险隐患情况
(1)山洪灾害危险区
白际乡共有山洪灾害危险点5处,涉及2个行政村。涉及需转移5户。具体详见附表1-1。
(2)地质灾害隐患点
白际乡有地质灾害隐患点4处,涉及2个行政村,涉及需转移6户。具体详见附表1-2。
(3)水库溃坝影响区
无。
三 组织指挥及职责
1 乡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组成
(1)乡防汛抗旱指挥部及职责
白际乡成立防汛抗旱指挥部(以下简称乡防指),负责全乡防汛抗旱工作。主要职责是:
1)负责对全乡防汛抗旱工作的重大事项进行研究和部署;
2)负责组织协调抢险救灾工作;
3)负责指导抢险救灾,安置疏散灾民,设置避难场所,做好安置点食宿物品的保供工作;
4)负责发布预警、灾情信息,组织查灾、核灾,向上级报告灾情,接收、调拨救灾物品,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
(2)乡防指组成
由乡党委书记任政委,党委副书记、乡长任指挥长,分管水利、应急以及资规同志任副指挥长,乡村建设和应急环保办公室、党政综合办公室、为民服务中心、平安法治和综合行政执法中心、派出所、卫生院等单位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3)乡防指成员单位职责
乡村建设和应急环保办公室:根据险情需要,组织应急队伍抢险救灾,负责防洪抗旱抢险营救群众;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全乡防汛抗旱工作;组织、指导全乡防洪排涝、抗旱工程的建设和水毁水利工程的修复;负责水情和旱情的监测预报;保障农村居民安全饮水;协助保障运送防汛抢险救灾人员和物资的道路交通安全畅通,负责组织水毁公路抢修;负责防汛抗旱物资的采购、储备、管理、分配工作;负责救灾款物的筹集和储备,制定救灾款物分配方案,组织救灾捐赠工作,做好救灾及捐赠款物的接收、使用、管理工作;开展救灾政策的宣传,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和减灾意识;做好房屋、建筑工地的防汛安全监督管理,组织危旧房屋的排摸,对灾后房屋建设进行技术指导,做好应急队伍的组建,人员队伍管理工作;做好相关应急演练工作。
党政综合办公室:负责协调乡级机关做好相关后勤工作,并协调、落实应急期间防指用车和其他各类应急车辆调配使用工作;配合防指汇总防汛抗旱动态,发布汛情灾情及有关信息。严肃防汛抗旱纪律、落实防汛抗旱责任。
为民服务中心:负责灾区雨情、水情、汛情预报预警等信息的接收,做好当家塘巡查防守,分析未来可能出现的险情,提供技术指导;组织灾区重要水利、供水等设施的抢险修复工作;提供农作物播种面积、产量及收集旱情、苗情,推广应用有关抗旱农业新技术,制定农业救灾措施并组织实施,负责灾后灾区农业生产所需种子、农资的调拨供应和技术指导,帮助灾民搞好抢收抢种,恢复生产;协调防汛木材的供应,组织做好林区防汛管理工作及环保工作;加大护林防火工作力度,加强对重点地区的监控,防止因持续干旱引发重特大森林火灾,负责组织灾民开展生产自救。
平安法治和综合行政执法中心:负责出现汛情、旱情的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派出所:依法打击造谣惑众和盗窃、哄抢防汛抗旱物资以及破坏防汛抗旱设施的违法犯罪行为;处置因防汛抗旱引发的群众性治安事件;协助组织群众从危险地区安全撤离和转移。
卫生院:负责灾区防病治病和卫生防疫工作。组织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护和卫生监督工作,报告疫情信息,负责疾病防治药品、器械的管理。
2 乡指挥机构办公室组成及职责
白际乡防汛抗旱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乡防办),主要负责防汛抗旱指挥部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乡村建设和应急环保办公室,由分管应急工作领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职责为:
(1)收集气象预警、雨情、水情、灾情信息,做好信息收集报送工作,统筹做好风险隐患排查及排危除险,并及时向乡指挥部汇报;
(2)及时将上级防指指示向指挥部汇报,做到上传下达;
(3)收集整理各种资料,为抢险救灾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4)负责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各村、各单位的防汛抗旱抢险工作;
(5)负责防汛抗旱物资采购、储备、管护工作;
(6)贯彻落实指挥部安排的其它工作。
3 工作组组成及职责
当乡防指启动响应,成立信息预警组、巡查防守组、工程抢险救援组、转移安置组、生活保障组,分工负责具体应急处置工作。
信息预警组由应急、水利相关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关注辖区水位、雨量信息以及各村水位可能出现的管涌、渗漏等情况。负责对县防指、气象、水文等部门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并发布相关预警,接收掌握暴雨洪水预报、降雨、泥石流、滑坡、管涌、渗漏、水利工程险情等信息。
巡查防守组由巡查抢险队伍成员组成,负责地质灾害点等地的巡逻查险和排除险情。
工程抢险救援组由水利、交通、电力、通讯等相关工作成员组成,负责组织抢修损坏的公路、河道、通信、电力、供水等设施使之恢复正常。并负责抢险技术指导。
转移安置组由包保各行政村乡级责任人和乡村建设和应急环保办公室成员组成,负责组织督促各村落实责任制,将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山洪威胁区内所有农户按预定路线转移至安置点,对应分级响应,落实梯次转移,做到应转尽转,同时做好安置点生活保障。
生活保障组由派出所、卫生院部门成员组成负责安置点医疗保障、卫生防疫工作。维护灾区社会治安和交通秩序,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4 包保责任人及职责
(1)包保行政村的乡级防汛责任人及职责
各村防汛指挥所由所在联系村的党建指导员任第一指挥长、村书记任指挥长。第一指挥长为包保行政村的乡级防汛责任人,主要职责为上传下达乡指挥部相关工作部署,负责牵头包保村人员转移安置方面各项工作,保障预警信息及时传达、抢险队员及时到位,生产生活得到保障。各包保行政村乡级防汛责任人名单详见附表2-1。(如有人员变动,根据其对应职位相应调整)
(2)水库、堤防防汛责任人及职责
无
(3)危险区人员转移网格包保责任人及职责
村级防汛抗旱责任人由村委会主要负责人员担任,主要职责为,全面负责辖区内山洪灾害防御指挥协调工作、负责传达上级命令、通知、发布预警。
山洪灾害危险区实行网格包保制。村级包保责任人由所在村委会相关人员担任。具体负责了解网格内住户和人员情况,熟悉当地地形、地貌,在汛期应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负责及时接收上级的预警和相关防灾部署,将相关预警信息传递给责任区网格内所有居民;负责本网格内所有居民的防御山洪灾害转移工作,并配合所在行政村完成转移人员安置等相关工作。具体包保情况详见附表2-3。
三 预警与应急响应
1 响应条件及行动
接到暴雨蓝色预警时应采取以下措施:乡村两级山洪防御责任人全员在岗在位,组织会商研判,包村干部下沉至村组,组织开展山塘、地质灾害点、山洪危险区、低洼易淹区等重点部位巡查防守,排查整改安全隐患:暂停户外聚集活动,减少施工作业和农事活动;清点转移路线、安置点物资,帮助群众提前转移危险区财产,落实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帮扶责任人。
当县发布四级响应或发布暴雨黄色预警,在暴雨蓝色预警的基础上,加密对山塘、地质灾害点、山洪危险区等重点部位巡查排查频次,发现并及时处理风险隐患,组织群众做好转移准备工作,封闭塌方隐患路段,设置警示标志并安排专人值守,召集乡抢险队,调拨沙袋、抽水泵等物资至重点村落。
当县发布三级响应或发布暴雨橙色预警,在暴雨黄色预警响应措施的基础上,乡政府迅速组织召开紧急会议,动员全体干部和相关力量做好防汛抗洪准备,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任务;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和灾情变化,对山洪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点、河道等重点区域实施24小时专人监控,发现险情立即报告;提前转移老弱病残幼等特殊人群,规避夜间转移风险,动员危险区域的群众转移。
当县发布二级以上响应或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在暴雨橙色预警响应措施的基础上,实施关停撤措施,乡主要领导现场指挥,对危险区群众实施强制转移,逐户核查不漏一人;转移过程中,要安排专人负责引导和护送,确保转移工作安全、有序进行;启动所有应急避灾场所,开放学校、礼堂等公共场所作为临避险场所;对危险区域的道路桥梁实施交通管制,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确保救援和转移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响应终止
河流水位落至警戒水位以下、重大险情得到有效控制,暴雨影响结束,并预报无较大汛情时,乡防指按规定的权限宣布解除应急响应,统筹调度实施群众返还工作。
3 转移安置
转移工作应遵循就近、有序、快速、安全的原则,应明确转移路线,确定安置地点。白际村安置点:白际村党群服务中心(责任人:程有民)、白际乡中心小学(责任人:高勤)、田园农家乐(责任人:高勤);项山村安置点:项山村党群服务中心(责任人:汪嘉洪);结竹营村安置点(负责人:项新民)。详见附表4。
提前准备:各安置点要在4月底之前确保水电通畅,并完成棉被、床等应急物资准备,棉被应提前晾晒,
人员优先:应先转移人员后转移财产,先转移老弱病残人员后转移一般人员的原则。
安置管理:各安置点对接收的村民做好登记,并安排人员专门管理,临时出去的要掌握去向,并确保安置人员不得在收到上级指令之前擅自回家。
环境卫生:集中安置期间,要做好安置点的卫生防疫和消毒,每天安排人员清理生活垃圾,并做好厕所的环境保洁。
4 重点风险部位巡查和管控
巡查防守组、工程抢险救援组会同各管理片和村加强对学校、重点企业及危(旧)房、广告牌及建设工地的塔吊脚手架、临时工棚等重点防御对象的山洪灾害安全检查,并负责或督促业主落实“防”、“避”措施。进一步落实险工险段、山洪灾害隐患点的应急保安工作,全面做好易灾区域人员物资安全转移和“防、避、抢、救”各项准备工作。
5 应急排涝
根据灾情情况安排各村抢险队伍进行排查,利用挖机、铲车等及时清理堵塞处,保障排涝通畅。
6 地质灾害
在转移疏散受威胁人员之后,应制定危险区、设立警示标志、封锁进出道路。
7 道路抢通、供电保障、通信保障等
对损坏的水利、电力、电信、公路等基础设施全力进行应急临时抢修,确保救灾工作的顺利展开。对各类水毁工程普查、统计、上报,制订水毁工程修复计划,多方筹措资金进行修复。
8 抗早响应要求
一旦发生轻度干旱且预报未来一周无有效降雨时或发生严重干旱且预报未来一周无透墒雨,立即启动一系列抗旱应急措施,通过加强对一体化供水设施、原有供水管道及水源地的管护,人工送水,临时新增水源等保供水措施确保群众生活、生产用水,缓解旱情。
四 应急保障
1 乡级应急队伍
汛前乡防指组建乡级应急队伍(详见附表5)并登记造册。当乡范围内出现汛情险情时,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做到“抢早、抢小”及时处理险情,当险情严重时,立即开展紧急疏散和救援行动,并上报县防指,请求支援。
2 巡河查险队伍
巡河查险队伍由堤段所在村组织骨干人员组成(详见附表6),视情对河岸进行巡查,当水位达到警戒水位时,每公里2~3人;当水位达到保证水位时,每公里5~10人。
3 防汛抢险救援物资和装备
采取集中储备和分散储备、实物储备和协议储备相结合方式储备各类防汛抗旱物资。大型装备采取临时租赁或购买服务的方式。部分防汛储备物资存放在乡应急仓库与学校仓库,详见附表8、附表9。
五 宣传教育与培训演练
1 宣传教育
乡防指通过发放宣传册、张贴海报等方式宣传防洪法、地质灾害、防汛抗旱救灾等防灾避险知识,并实施防灾避险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增强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风险识别、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
2 培训演练
乡防指制定培训计划,采取网络课程、以会代训等线上线下方式对防汛抗旱责任人、防汛抢险队员及有关人员开展汛前培训。演练内容主要为危险区人员转移演练,以某一危险区影响村为典型,演练其遭遇特大暴雨时,乡防办及成员单位运转情况,演练人员转移、安置、抢险、救援等方面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