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商山镇通过构建精细化服务体系、拓展多元化服务渠道、深化智慧化治理模式,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探索实施“万事好商商”基层治理品牌,持续提升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建引领强根基
构建织密“一张网”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构建“镇党委-村党(总)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服务体系,将辖区科学划分为135个网格,配齐配强135名网格员,形成“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的基层治理格局。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强化党员教育管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划分党员网格员责任区,积极引导党员在政策法律宣传、环境卫生整治、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中亮身份、作表率、当先锋,让党员成为网格治理的主力军,形成“网格事务党员管,网格问题网格办”的良好氛围,推动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实现“组织建在网格上、服务做到家门口”。今年以来,累计协调解决矛盾纠纷、环境整治等方面问题180余件。
志愿服务传温情
架起党群“连心桥”
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作用,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扶弱助残、敬老爱幼等志愿服务活动。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融入德治教化,弘扬公序良俗,积极引导村民互谅互让。今年以来,组建“蒲公英”普法志愿者开展法律宣传、政策宣讲、反诈宣传、预防非法集资、防溺水等活动50余次,为困难弱势群体和行动不便人群提供上门服务和帮办代办等服务100余次。
优化服务提质效
筑牢和谐“稳定器”
聚焦群众需求,整合社会资源,针对农村老年群体居多的实际情况,镇村开辟“绿色通道”,组织镇村工作人员和网格员开展“敲门行动”,主动上门协助村民办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业务。充分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开展入户走访收集村民需求,建立需求清单,开展“订单式”服务。积极推行“线上说事”,群众可以通过扫“解纷码”和网格微信群,实现线上政策咨询、求助求决、投诉举报、民意征集等。此外,群众通过“百姓议事会”“流动办公桌”“小板凳会”“访企入村”等的线下渠道反映问题,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今年以来,共收集意见建议200余条,推动了道路交通、饮水用水、路灯亮化等民生实事有效落地。
文化润泽育新风
凝聚合力“润民心”
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传统节日为载体,打造“我们的节日”文化品牌,联合社会组织、志愿者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阜田村、黄村村等在春节期间举办“村晚”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民俗活动,如双桥村、阜田村等在元旦节和春节期间举办“杀猪宴”等,并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融入德治教化,弘扬公序良俗,结合开展“民法典宣传月”和“安全生产宣传月”等法治宣传活动,丰富的沉浸式文化体验有效增强了群众凝聚力,浓厚的法治文化教育有力增强了群众的法治意识,营造了群众喜闻乐见、和谐温馨的宣传氛围。
数智赋能强治理
提升工作“加速度”
为顺应数字化信息化发展,商山镇积极打造基层治理智慧平台,整合人口、房屋、企业等基础信息,实现数据适实更新、动态管理。镇平安法治中心网格员配备移动终端,在日常巡查中,发现环境卫生、安全隐患等问题,网格员通过终端拍照上传派单至镇相关部门,限时办理反馈。同时,网格员通过平台对群众诉求、矛盾纠纷、治安隐患等数据进行分析研判,提前预警风险,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多元化解增效能
绘就治理“同心圆”
商山镇通过开展“遍访”和“夜巡+夜访+夜话”活动,通过每周综治例会、每月综治网格员会议、每季度分片召开联处联调会议、镇主要领导每季度下村接访,形成“组织联建、信息联通、资源联用、服务联动”治理新模式。推行“村民提事、网格议事、会议定事、联动办事、群众评事”五步工作法,建立网格矛盾纠纷调解室,由网格员、联系村镇干部、派出所民警、司法所干警、村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等入驻,形成“1+N”调解模式。面对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小事,网格员联合村组干部、村人民调解员、村法律明白人及时介入调解。针对复杂问题和疑难纠纷,发挥“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网格员及时上报联系村镇干部和镇平安法治中心后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处理。推动问题在一线得到解决,维护了基层和谐稳定。
下一步,商山镇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聚焦群众需求,扎实落实“万事好商商”举措,推进平安和和美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