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宁县:“三步执法”新模式,有效破解治超非现难题

发布时间:2025-11-24 09:46 信息来源:休宁县司法局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基本案情


2025年06月18日,一辆6轴货车,在行驶至黄山市休宁县时,被非现场治超检测卡点动态称重仪检测出超限运输,系统随即自动报警并通过路侧电子情报板告知车辆驾驶人前往指定地点接受处理。此后,休宁县交通运输执法大队又通过挂号信等方式多次通知驾驶人前来处理。但经过4个多月,当事人仍未主动配合。对此,执法大队及时启动治超路警联勤联动机制,联合属地派出所深入运输企业开展现场说法,阐明危害,劝诫企业主动处理违法事宜。


处理结果


依据《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第四十三条第(二)项规定,参照《安徽省交通运输行政处罚裁量权参照执行标准(2025年版)》,休宁县交通运输局对某货物运输有限公司作出罚款人民币5000元整的行政处罚决定。

案例分析


与传统治超方式相比,非现场执法系统在提升执法效率与精准度方面优势明显,但也面临“寻车难、执行难、结案率低”等现实困境。

为破解上述难题,自今年10月起,休宁县交通运输局探索推行“告知提醒、联合劝诫、依法查处”三步执法新模式,有序推进案件清零。一是精准告知,主动催告。依托部省共建系统和运政管理系统,锁定涉案车辆所属企业及驾驶人,通过短信、电话、挂号信等方式主动告知违法事实、法律依据、处理流程及逾期后果,督促相关责任主体自觉接受处理。二是联动劝诫,靶向引导。联合属地派出所深入运输企业开展普法宣传,阐明超限超载危害,引导企业主动处理。同时结合企业实际,协助提升内部安全管理能力。三是依法查处,强化震慑。对多次劝诫仍拒不配合的企业及个人,结合全市治超护安行动,通过电子围栏、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实施精准布控与路面拦截,依法严肃处理,形成有力法律威慑。

截至目前,借助该模式,该县2025年度治超非现场执法案件办结率已基本办结。该模式在高效办结治超非现案件的同时,更借力“执法+宣传”“执法+帮扶”等柔性手段,实现了企业安全责任意识和管理水平的双重提升,增进了从业人员对交通执法的认同。这是对“交通执法123新模式”的具体实践,更是对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深刻诠释。


法律依据


立案依据:《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载运可分载物品 的超限运输(以下称违法超限运输)车辆,禁止行驶公路。

处罚依据:《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第四十三条第(二)项:车货总质量 超过本规定第三条第一款第四项至第八项规定的限定标准,但未超过1000千克的,予以警告;超过1000千克的,每超1000千克罚款500元,最高不得超过30000元。